2017-02-17老韩 马列主义小太太
领导经常评价我,说我很全面,文稿能写、事情也能办。我心里明白,这是明面儿上的话。领导没说的话是:实际上,什么工作都能承担,但却仅得个合格分,都达不到出色的程度。
能写,无非是鼓捣些汇报总结之类的稿子,文采飞扬出思想的大文章却做不出。
能办,无非是按领导交办完成任务,谋划设计的巧劲儿和全盘统筹的魄力却没有。
回想起来,从小我就这样。读书时,老师经常表扬我各科成绩都很平衡,没有拉后退的短板。于是乎,加在一起,我的总成绩能忝列前茅。但无论哪门学科,都达不到竞赛的水准,找不出自己特别感兴趣并引以为傲的学科。
综合、全面、平衡……这些还算优点吗?别自欺欺人了。勤勉不及业专才。如今方才明白,稀缺性决定工作地位。虽是万金油,哪都能顶上,但没有一项无可替代的突出能力,意味着随时又可能为人所取代。
结果就是,在工作中,被头绪繁多的杂事追得焦头烂额,却又都只能应付了事,无暇深究。在竞争面前更是毫无议价能力,因为实在没有人care你是不是会撂挑子。
同样在我们部门,有个大笔杆子,领导对他青睐有加,他也可以靠着过硬的笔头功夫省却闲杂事等求得一份自在。关键就在于:急难险重或大型文稿只有他能写,其他人都写不了。离不开,才有了议价的权力。
工作上找不到存在感,那我试试“斜杠青年”的路子?可实在找不出一技之长。身边种种八小时之外的“斜杠”之路,有人著书立说名利双收,有人设计玉石珠宝格调高雅,有人兼职家教以分钟计价,有人精于炒股日进斗金,有人干微商风生水起,当然也有人利用人脉广络,觥筹交错充当“掮客”……可思来想去,于我而言全都是“臣妾做不到”啊。
现在看来,“短板理论”就是祸害一代人的教育谬论。大部分人并没有过人的天资,精力、时间、禀赋都是有限的。我们的教育却要求将这有限的资源必须分配到若干科目上,打造模式化的标准件。走上社会,才发现我们这些流水线上下来的标准件,事实上可有可无。充其量当个靠谱的助理,永远是个配角,成不了主演。眼观未来,趋势是更赢者通吃,把能力平庸者杀得片甲不留。不能打造响亮的个人品牌,占据某个领域的“影响力”山头,意味着未来,可能连助理的位置也被人工智能给取代了。从来事业出奇崛,未来,要么出众要么出局。那些将时间、精力、禀赋纵向聚焦于某一点上,专注于自己所热爱的,着力拉长长板、修炼出一两招核心本领的人,因为更具有辨识度和吸睛度,最终成为人生赢家。
现在,我还是将有限的空闲时间分散在学英语、学理财、看电影、看时政、读小说等等上,看来我仍然改不过来在犯傻,注定将平凡且平淡地聊度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