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简书本来有点野心,想在这里完成一本关于幸福的书的初稿。先说“幸福”,在我看来不是一个鸡汤的概念,心理学中本来就有积极心理学,比如著名的《哈佛幸福课》,幸福是种感受,通向幸福有可以习得的技能。我近两年看了100多本致用类书籍,结合我自己十几年戏剧专业的积累,开始形成的一套可操作,甚至可能是易学习、易操作的能让生活变得更幸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自己就是第一个受益人,而且对周围朋友也能产生有益的影响。于是“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想告诉所有人!”才有了写本书的念头。
想法很多,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也写了写其它的文字。但更新十几篇之后,发现了个有意思的现象,所有文章中阅读点赞最少的是我比较费力气写出来的两三篇关于《幸福内驱力》的文章,其它几篇生活碎碎念、亲人祭文、一时兴起画的PEANUTS的小画儿,小岛上发的帖子关注都更多。这就是所谓的“万事开头难?”我反思了两天,便能理解这个结果了,写文章、做创作费心是正常的,如果太费“力气”恐怕就在哪里出了点问题。我从生活里无数鲜活的例子和书籍的大量深刻分析中获得的见解,急于输出一时没配上合适的例子,只来得及说一个结论,写着也不尽兴,读起来恐怕也不够吸引了。
为了避免文章无趣,先讲一个戏剧表演中的小故事吧:
有一个马戏团,因为观众太少快要经营不下去了,(这是个外国的故事,是个非常帅的外国表演老师讲给我们的,虽然我忘记故事发生在哪国了,但在你想象中故事里的人物最好是金发碧眼的,这样比较符合事情原貌)只剩下几个小丑演员,为了保住最后的饭碗,他们每天使出浑身解数拼命逗笑观众,可是观众就是绷着脸不笑,有的看不完表演就离场了。然而有一天,当着几个演员正在后台吃饭的时候,后台跟观众席之间的墙垮了,正在吃饭的几个演员惊慌失措(后台是不能暴露给观众的,再加上他们的吃相可能也没有那么好),没想到观众爆发出久违的笑声,演员越是慌张掩饰自己的尴尬与无措,台下的观众笑声越强烈,直到笑出猪叫(好吧,这句是我加的)……
你可能会立刻得出结论——有心种花花不活。是的,有这个意思。帅哥老师给我们讲这个故事是介绍法国肢体戏剧中小丑表演内在的道理:小丑演员要敢于对观众暴露自己的脆弱。能打动观众的往往不是你想让他们看到的,而是你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最真实的状态,那状态就好像你回到自己家换了衣服,舒适地一头栽进沙发里,忽然发现家里其实有很多客人而且他们在看你的那一瞬间,那是属于你自己的脆弱“小丑”。这么说有点玄,比如《灌篮高手》里每个人物有三种形象,平时的他们(普通青年),他们自我感觉超好时眼中的自己(帅气青年),他们瞬间尴尬时(Q版形象),小丑有点接近Q版形象,带着真实的脆弱和尴尬,却不是一个费力营造出来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形象。
我看到很多成功、励志、管理方面的领军人物,他们自己首先是一个完美的形象,然后现身说法为自己代言。我很羡慕和佩服他们,连续十几年每天五点前起床,总能专注于最重要的目标,超高效能的生活。我本来也想走类似于这样人设,但目前真的还做不到,而且仿佛背负偶像包袱,有点累,不会好好说话了。我是一个热爱学习和思考,有些随性又有很多弱点的普通女子,但我有一套能和自己愉悦相处,自我成长,提高生活幸福感的方法,并且不难。我只是个普通人也一样可以为自己代言。只要我可以做到的,相信你也可以。
这套方法的核心是提高自己与自己相处的能力,也就是学会怎样“真正爱自己”。俗话说得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徐志摩:“我不俗”!)说的就是,你自己把自己内心捋顺了,看这个世界都是晴天。(徐志摩:“老子不是这个意思!!”)
同时会结合我擅长并且有趣的戏剧,戏剧、电影是凝炼的人生,可以关照现实生活;演员通过训练能学会放下自己,用另一个人的灵魂生活,幸福也需要放下让自己的不幸福的成见和习惯,找更合适自己的方式生活。
本来还想说说幸福和戏剧之间微妙而深层的联系,但看看字数已经不少了,克制下,下篇细说吧,如果有兴趣请关注我
(づ ̄3 ̄)づ╭❤~
我有一个还算比较有趣的灵魂,期待结识灵魂有趣的你。那幸福的闪电、霹雳、惊雷当然主要是细语所告诉我的,容我慢慢告诉你。
如果你对我想分享的话题有兴趣,请用任何方式让我知道,你的关注在督促我前进,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