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不久之前,我妈妈问我:你想活得精彩,还是活下去。我很坚定地说我想活得精彩。在我看来,人这一世就这么多,不长也不短,但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唯有过好每一天,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才不会遗憾。
因此,在我跟我妈妈说要借她的《活着》来看时,她望着我,说:“希望你看完之后再回答一下我的问题。”
我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所以无论看书还是看电影我都希望最终有个happy ending。所以当我知道《活着》最终是一个悲观结局的时候,对这本书我是拒绝的。可是这毕竟是个作业,我只好硬着头皮看了下去。
本书讲述了一名名为福贵的人的一生。年轻时他是一个逆子,一个败光所有家产的败家子,活生生的气死了父亲。随后又被国民党军官抓去做了壮丁,回家后又失去了母亲。儿子因医生的失误导致失血过多而死,女儿难产而死,妻子得病而死,女婿工作时被水泥板夹死,外孙吃豆子撑死。他的一生,都和“死字有关。他亲手埋葬了他的亲人,晚年只能和一头同样名为福贵的老牛度过余生。面对生死,福贵只以“我有时想想很伤心,有时想想又很踏实”来评价的一生。这种难以置信的平缓语调,塑造了一个悲壮的悲剧英雄。
余华没有用煽情,过度的渲染面对死亡时福贵的悲壮。他的风格简洁而有力,直抵人心,中国在那六十年里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的家庭身上。每一个悲剧都是痛苦,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死亡的力量。《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余华不遗余力地展示命运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生活,但这本书仍以美丽和朴素的力量,吸引着每个读者。
回到最初的问题,人的一生,到底是选择活得精彩,还是活下去?尽管书本的情节一度动摇了我最初的看法,但是我在想了很久之后,仍然认为活得精彩更为重要。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活得精彩并不代表我放弃我活下去的机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活得精彩的前提,而活得精彩又何尝不是活下去的理由、态度呢?借用以前在书本上看到的一句话:人终究要踏上死亡的道路,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生命本就是一场注定无法回头的单程旅行,其魅力正在于它的单程,在于它的有去无回。既如此,与其处处畏畏缩缩,苟且偷生般的活着,为何不心神清明,盛装华服地踏上这程生命的幸福之旅,享受生命,在似水年华的生命旅程中,留下自己的脚印?
故事的最后,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生命还得一路高歌,一路向前。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得精彩,比什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