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gasun
2006年心钢开博。那时候不像现在智能手机如此发达,写博读博是主要的电子阅读方式,也是所谓的自媒体的最初形式。当我得知这个消息,并且链接上心钢的博客地址时,我心里说不出的欣慰。
一晃十年过去,心钢除了坚持写博之外,也开始用微信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心钢早就应该开自己的博客,建自己的自媒体平台,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我又常常困惑,这如果对一个正常人来说,自不是问题,但对心钢来说,则不是一件易事。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第一次见到心钢并结识心钢,现在想来依然令我汗颜,包括我家里另外两位。那天,友人带心钢造访寒舍,进门以后,我和妻子女儿都大大地吃惊了!
在此之前,总听朋友说起心钢心钢,动不动就挂在嘴边。于是好奇之下问姓什么。友人说,王心钢。
我相信我们脑子里旋即产生的画面就是中国电影明星王心刚的印象。我们自然而然把电影明星王心刚和生活中友人时常挂嘴边的王心钢联系在一起。可我们怎么也无法把王心钢与一个残疾人联系起来!原来此心钢根本不是彼心刚。
我们看到的是从脸上、手上到腿上都有不同程度残疾的人走进门来,步履蹒跚,一瘸一拐的,加上刚刚从一楼爬上我家六楼,脸上、身上布满汗水,衣服已经有汗渍浸显出来,头发也湿漉漉贴在脑门上。
这就是心钢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与原来想象的大相径庭,令人(我们家人)大失所望。
吃饭时,心钢用不好筷子,握不稳,夹不住菜,也无法把菜送进嘴里。所以一般只能用勺子,但是,要把菜舀到勺子里却很难,碗里的菜也是友人替他夹的,看着心钢的手颤微微往嘴里送菜,一不小心菜就会要掉落,我们心里充满怜悯!
我也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的这种居高临下的怜悯之心,而后来的岁月,我们一直对这种怜悯感到汗颜羞愧。
以后逐渐开始阅读心钢发表的各种作品,周末聚在一起,参与迅哥和心钢发起的周末沙龙的聚会,耳濡目染,对心钢的最初印象在慢慢改变,连我家里的妻子女儿也觉得这样的改变非常奇特。
心钢每次到家来,女儿也会时常靠在心钢身边,向心钢叔叔讨教这样那样问题。我们发现对心钢的任何怜悯其实是自惭形秽,我们根本没这个资格。
心钢幽默睿智,开朗活泼,既有孩子般的调皮,又有成人的坦荡。
每次的沙龙聚会,他都总是妙语连珠,令人捧腹。大家的话题总是以他的话题为中心。他的各种作品总在报纸杂志不断发表,心钢多产。
有天,我接到他的电话,到南郊六公里远的他家帮他弄电脑。才发现他和父母住的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阴暗狭窄的单位宿舍。
看着他用不灵便的手一个一个字的在键盘上敲打,我知道他所有的作品就是这样敲打出来的,比起我们这些所谓的“健全人”灵便的手指在键盘上敲打如飞,他的速度不知道要慢了多少倍。而在他没有使用电脑之前,所有的作品都是他颤抖的手一个字一个 字写出来的,我真的汗颜了。
有一年他过生日,我特地送了他一样礼物,因为我从不轻易送人礼物,要送就会特别用心,在给心钢的特殊礼物里我写上了一句特别的话:“人心都是肉长的,唯你例外!”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这话也唯有从心钢身上才能淬炼出来,是我对他的灵与肉的解读。外人眼中柔弱残缺的肉体下蕴藏着一个坚强完美的灵魂。这话也代表我对他由衷敬意。
他笑笑,收下了我的礼物连同这句话。看来他很理解我这句话的含义。我也觉得这就是所谓惺惺相惜的感觉。
后来,有一天我在图书中心闲逛,顺手在“韶关作家”专设书架上抽出一本心钢与人合作完成的新书。翻开作者简介一栏,一眼就看到了他在自己的简介里第一句话里就把我这句话用上去了,我心里十分宽慰。当时站在书店里就笑了。
有一年,应报社编辑之邀,在心钢的提议下,我们一起在报纸的文学副刊版上开了个系列专栏,专栏的名字也是心钢取的,叫“爱情泡泡糖”,我们仨一起每周轮流为读者“吹”一个“爱情泡泡糖”。
最难忘的是我们在乳源云门寺那次旅行,以及夜宿云门寺的经历。
那是我第一次去乳源,刚到乳源,心钢就给我讲了个笑话:说乳源中学篮球队,有一次打比赛。只见每个跑步上场的女队员胸口前一边一个大大的“乳 源”两个字!他一边说,还一边用自己的手指着自己的胸口!
我突然就爆发出哈哈大笑!很爽朗的开怀大笑。这就是心钢!
这个笑话其实严格说来是个很健康的幽默,需要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发现并体会其中的幽默。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中国汉字词意无限的想象力。
我们当时一行五人,三男两女,那次游历之后,成全了其中一对男女的姻缘。站在桂花潭边,我曾以为我这双慧眼从这对忘年之恋里看到了真爱,谁知时间却向我证明这是段啼笑姻缘,此是后话,不提。此是其一。
其二就是云门寺游历期间,我们与几个江门上来的“朝圣香客”遭遇,不知何故,这群陌生人其中一位见到心钢,就如同膏药一样粘住不放。言谈之间,全是“救世主”一般口吻,就像一个要拯救心钢出水火的“神人”一般,对心钢大加所谓“开导”,仿佛就他能使心钢超脱肉体的痛苦一样,喋喋不休。
心钢一直用一种平和温暖的笑容看着他,和他像个老朋友一样的交谈。仿佛一见如故,真是好脾气!
我在旁边看不惯这样的嘴脸,内心里觉得很好笑。笑那人瞎了眼,心想,不知道你俩该谁给谁上上课呢?
所以我就在旁边一直言加讥讽,嘲弄那人。站在放生池桥上的时候,那人指着水里游动的鱼群,对心钢说:“你看,这些鱼儿他们多么自由自在啊!”
我听不下去了,接着他的话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他不理我,也不接我的话,只一路追着心钢,后来甚至一直追到了我们睡觉的床边,坐在床边还在不断地开导心钢这样那样,我恨不得两脚把他踹出去!
心钢对我笑笑,他心里明得很!我知道自己是多事了。
回来后,心钢就写了篇《夜宿云门寺》,那篇文章叫我好生佩服。而且先在他博客里读到,而后又在报纸的文学副刊中发表。
更没预料到的是,多年以后,心钢出版的一部堪称提升粤北审美理念和品位的重头作品《品读粤北》里,也收入了这篇文章。
更机缘巧合的是,书的目录心钢请我和友人一起英译,而这篇文章中我最喜欢的那句:“今夜不眠的,注定是你。你不是香客,却是一个过客,一个看客。”也让心钢作为随感单独提出来。真是所见略同。
这句让我咀嚼已久的感悟我早已烂熟于心,所以英译也是一气呵成:You are destined to be the sleepless tonight. You are not a worshipper, but a passerby, an onlooker. 译过无数英文,唯独对这句情有独钟。呵呵。
我曾经一直想把心钢介绍给我的一位朋友,我跟他的结识也算机缘巧合,后来还到我的家乡凤凰游历过,感触更深。因他是个俗家弟子,经常去云门寺拜见师傅,我答应给他看看心钢的这篇文章,可惜一直没机会,看来那时因缘不够。现在他也是心钢的粉丝了。
说来惭愧,虽然和心钢同在一城,后来却很少见面,他住得远,沙龙后来散了就很少在一起了。
后来知道他结婚了,我去参加了他的婚礼,能跟心钢一起生活的女孩一定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孩。
再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可爱的孩子,给孩子取名的经历在他的笔下写的温婉动人,妙趣横生。“瑾瑜”之名,颇有来历。而后来孩子的成长,天真烂漫,文采飞扬,也就像一块璞玉愈发显露出美玉本质。
同时他的长篇中篇报告文学不断出版,原来的企业破产以后,心钢也调进了残联。有了更好的创作环境和工作环境。
也是2006年,在书店新书柜台上,赫然发现了心钢刚出版的《张发奎传》,张发奎这个抗日名将,生平事迹许多学者研究了多年,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心钢并不是研究他的第一人,手头的资料也更不是最丰富的,他的腿脚也是最不方便的,但是他却是第一个出版张发奎传记的人!
我站在那里一直看着这本沉甸甸的书,将心钢的后记仔细看完。这真的是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多少人想做而最终没做成的事情,让心钢了却心愿!这本书的确是重量级的!是心钢事业的又一个高峰!我被心钢深深折服!这本书一经出版已经脱销。
前年,心钢描写残疾人生活心路历程的长篇小说《水滴》出版发行。出版编辑推荐语用了“比毕飞宇《推拿》更为贴近残疾人的世界”“为特殊群体而写就的犀利文字:直指人心,挤出灵魂”的用词。份量可见一斑。
这本书我最初读到他用手写出的一页页手稿,字迹歪歪扭扭,看到出他多么的费力,我还建议他别用水滴这个名字,因为太不吸引眼球。但他一直坚持,起码经历了十多年的打磨,终于是水滴石穿!书甫一出版,便获奖无数,广东省作协特为此召开了作品研讨会。
这么多年以来,他的《薛岳传》《枪与玫瑰》《潜流》《粤军抗战记》等或专著或与人合著将近16部小说或者纪实文学作品在各种杂志出版发行,获奖无数。
今年,他的《大唐名相》也已付梓出版,用编辑的话说:是他写得最用心的一本书。张九龄被誉为岭南诗祖,《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就是他的《感遇》,又主持重修了梅关古道,是他“写在中华大地上最美的诗篇”。对于这位当地的历史名人,心钢老师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热情,历时五年,终于写就这本诗文兼备、气势恢宏的长篇小说。
五年时间磨砺出一本好书,尤其对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来说,其中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没有一颗钢铁般的心,如何做到?
友人说,心钢也是这个城市唯一靠自己的书能养活自己并且还有钱赚的作家。话虽然是玩笑话,但心钢是个多产的和高质量的畅销作家,却是毫无疑问的。祝福他和家人。
心钢现在住南枫碧水园,还是和父母妻儿一起,那是个温馨的家。那是个优雅安静的小区,找个时间该去看看久别的心钢了,还有他的可爱的家人。
恰逢中秋佳节,写下“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大唐名相已经被心钢树碑立传,也算是心钢功德圆满!
匆匆忙忙,仅以此文献给心钢。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无法一一讲来,就留在心里给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