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开始的地方(“人人都是志愿者”关爱精障人群艺术天赋公益项目官方推广歌曲) - 朱一龙/吉克隽逸/刘维/李菲儿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
“得多无知才能这么无畏啊。”这是同事对柴静的评价,因为无知,她带着无所畏惧的心,一路奔跑,一路披荆斩棘,在波谲云诡的调查新闻中找寻事实的真相。
第一次看到柴静老师书里的这句话,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油然而生。两次高考,两次调剂,陌生的学校,陌生的专业,普通的二本院校,却因为一次冲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执着,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遇见了中传,便认定了中传。很简单的开始,大一第一节传播学课带来的兴趣,想考研,百度说中传挺好,那就考呗。这份一时的兴起却成为四年里伴我素履前行的见证者,见证一次次的悲喜、犹豫、纠结、欢喜。
不能说四年,始终如一,也会因为各种小事止步不前,很多次想要放弃,看书看到发疯却依旧不会做题,练题练到蒙圈,依旧搞不懂下一个题目的思路。拿起手机搜一下有没有差不多的学校,看看相似的专业,实在不行换了吧,反正都差不多。其实我真的挺庆幸自己考的是中传,因为他的考纲和参考书特色鲜明,想要换学校,前期还好,后期只有“呵呵”两字。手机滑到最后,还是那份无畏让自己坚持了下来,想想自己喜欢的那些记者和中传千丝万缕的关系,想到自己可以成为他们的学妹,开心是溢于言表的。
在写这个经验贴之前,我去看了一些同学的,本来想借鉴,却发现和他们一比,我能考上中传简直是奇迹。我没有做严密计划的习惯,只是喜欢将时间细分,不浪费就好。我没有几本完整的笔记,最多也是买了一箱A4纸,想到什么写什么。我没有报很多的班,也就是听了学长的冲刺课,背圣典而已。或许正是因为知道自己太菜,考中传会有困难,但不是没可能呀,所以朝着一条曲折的路磕磕绊绊地前行。这些在我的备考计划中显露无疑。
英语:
我的英语就是个坎,六级过了还是擦线过,所以基础挺差的。复习英语,我没有时间的开始和截止,入学的时候就习惯早读英语课文,口语不好,但是必须发声,单词不熟,但是必须每天都要背,即使这样,我的英语还是很差。三月正是开始考研复习的时候,我想我的英语水平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飞跃,所以还是从基础开始,每天一小时背诵单词,乱序版和正序版的单词书从开始到考英语的前一天,我总共背了四遍,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但每天坚持着。我刷题和正常的做法也不太一样,唐迟老师的课的确很好,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有这样的套路,但是我开始做题,先做英语一的阅读理解,做完后,再在脑子里一句句翻译,然后对着书上的翻译,把错的标出来,包括不认识的单词,重点翻译的句子,一篇的时间大概能到一个小时,第二天还要把前一天做过的整篇文章英汉对照读两遍,虽然很费时间,但是后期发现再去做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简单很多,因为是原题嘛。这也没有时间截止,总之就是每天做一篇,后期熟悉了做两篇三篇,做完英语一再做英语二,反复去练习。关于翻译,我没有花很多时间专门复习,可能前期的阅读理解的复习也顺带练习了。作文也是最后两个月的时间,把所有的真题答案背了几遍,自己默写了几遍,熟悉模板就好。翻译、新题型和作文我是在十月之后开始做整套题的时候才开始练习,自己注意时间,不要怕错,能耐心做完就好,后期对着答案改是关键,总结自己的错,随手记在旁边,后期翻翻看看。英语我用的时间是最长的,也是让我感觉收获最大的,最后的分数是80分,对于英语二来说,这不算高,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点点积累的结果,肯定会有学习英语的捷径,但是我的方法应该适合我。
政治:
其实对于文科生的我来说,政治不算难,所以前期用的时间很少。暑假期间我开始准备政治,先是看腿姐的视频,她会帮你分析每一个点,尤其是有关经济类的问题,会给你一个比较好理解的思路,当然也有很多更好的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也是在暑假才开始刷1000题,而且是在APP上刷,做完看解析貌似明白其实不明白。暑假后买了肖老师的套题,先是把概念性的东西每天背一章,再对着书刷题,看着答案分析。前期我背的书是完整版的不是后面出来的精简版,因为自己比较喜欢系统性,有整体的解读,精简版对我来说太简练,作用不大,但是最后一个月可以拿着精简版多背几遍,因为选择题会有很多原题。1000题我刷了三遍,书背了两遍,精简版三遍。刷模拟题刷了几位比较有权威性的老师后期出的题,选择题做完后会去背答案解析,分析题也会多读几遍,分类整理,对于要考的重点有自己的方向。最后的分析题我是完全背的肖四肖八,因为全信,所以考的不太好。政治只考了70分,如果对于分析题在前期有比较系统的理解,对于热点能够多整理一点,也不至于在考场上看到分析题,两眼一黑。有时候,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的多一点总归没坏处。
334:
因为自己对传播学很感兴趣,所以复习传播学有关的问题对我来说主动性还是比较强。寒假期间把有关的参考书买齐,大家一定要买最新版,血的教训。三月开始备考到暑假,我把复习专业课的时间全部用在看书上,总论和基础我看了三遍,《传播学教程》、《网络传播学》看了两遍,《传播学引论》、《传播学概论》、《传播学纲要》看了一遍,我是真的不知道读后面的几本有没有用,但还是读了。我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唯一的读书笔记还是把总论的内容抄了一遍。暑假期间我还是以读书为主,做题和背书为辅,期间每天花一个小时看书,总论、基础、教程和网传再接着看,这时候当然是有意识的看,把有关的内容进行对照分析,补充在书的旁边或者自己在纸上写出老师的写作框架和思路。其次是做题,每天找一两道mjc原题,自己回答,之后去微信搜有关的内容,进行补充。微信的搜索功能超级强大,尤其是在你关注的账号里,会有更加完善的内容,前提是要关注新传考研的权威账号呀。最后是背书,我每天大约花两个小时背书,开始背的是胡正荣老师的《传播学总论》,完全是每个字都读,没有关键性的重点,但是需要自己知道该理解哪里,重点记忆哪里,很多很学术的内容,也要读一遍,不懂没关系,知道他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即可。
我背书的习惯是一边背一边胡思乱想,自己延伸有关内容,比如这段话和最近的那个热点有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出题,怎么把这句话用到题目中。之后是郭庆光老师的教程,这本书我是看的多,背的少,当做补充性的材料,胡老师书中没有提到的重点看一下,没有专门去熟背。没想到今年会考到原文的内容,关于集合行为的三个条件,其实这个只要你多读几遍书,理解了也就会了。《网络传播学》我也没有专门去背,而是自己啃书,把里面有关理论的定义熟背、思考彭老师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构,自己试着做框架,结合具体的热点和题目放在里面分析,这本书是我最烂的一本,只要有空白的地方,全部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的乱七八糟,因为里面的内容很前沿,和热点关系很大,所以遇到一句话,我可能会延伸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书在学校,没法拍照,就不丢人了)。我也怀疑过自己想的这么多,是不是太浪费时间,还不如安静下来多背几个名词解释。我记得学长在笔记里曾说过,有时候你想比你记,要重要的多,想的是你自己的,再乱也是原创。最后当然就是背圣典,我是真的不会做笔记,就选择别人的成果。当然,就像学长说的那样,如果前期你没有书本知识作为基础,就不要奢望笔记发挥多大的价值,笔记的关键在于它的总结性,会汇集很多的知识点,并且会分析真题,它的作用在于帮你有整体性的概念,拓宽你的思路,而发挥他的价值是要靠自己,将原有知识融入其中,分析学长学姐为什么这样写,他给你的启示在哪里,而不是一味的背概念。当然,有的定义总结的很有逻辑性,需要认真理解记忆,两本笔记我大约背了三遍。
暑假之后基本上就是延续背书的安排,晚上会加入学长的视频课做为睡前知识的回顾。我还是不太建议大家过分依赖别人的成果,重点是自己有基础之后拿别人的东西作为补充,这样效果会更好。后期会买一些热点解析资料,根据上面的框架自己整理专题,这还是很重要的,作为熟背的知识点。
其他的,比如论文,我的这个习惯是大二开始就有的,每周会到图书馆借阅《现代传播》,看里面的论文,一周也就读一两篇,迷迷糊糊地看,不懂还是看,后期备考的时候会有意识的看有关老师的论文,自己拿个本整理框架。还有热点,我会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刷公众号,看里面的新闻、评论、学长学姐对于某一事件的分析,记下一些案列、理论、名人名言。当然这些看完后感觉自己更菜了,有自知才有进步呀。最后考的也还可以,129分,也不枉我对传播的一片痴心。
440:
其实对于新闻方面的内容我是挺差的,感觉自己选择考新闻传播,几乎就是因为喜欢柴静,想要成为一名新闻调查的记者,仅此而已,理想化的构想推着我一步步往前。读的书是雷跃捷老师和李良荣老师的两本基础书,实务方面选了王灿发老师的《现代新闻业务教程》,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哈艳秋老师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马少华老师的《新闻评论教程》、前面两本基础书读了两遍,陈力丹和哈艳秋老师的书读了三遍,总结了一些框架,后面的读了一遍。这是三月到暑假之前。暑假期间开始准备实务,因为自己确实比较欠缺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就每周练习两篇消息,一篇评论,后期会加上一篇策划或者其他的实务类型,当然有人给你指导会更好,我是自己根据公众号里面设置的一些实务作业,做完后和同学交换批改,效果还可以。理论和新闻史方面我还是背的圣典,因为里面总结的比较全面,而且也会有真题的解析,这还是要看自己的习惯,如果喜欢自己做笔记,把学姐学长的当做补充材料,效果应该会更好。最后考的也不算很好,113分。
复试:
因为今年疫情的原因,初始成绩出来后很长一段准备时间,这段时间因为有实习工作,所以复习的时间还是比较少,主要还是关注有关的热点,分析之前的专题,当然更重要的是看老师们的论文,我是把新闻学院老师的能够找到的论文全部看了一遍,肯定不可能全懂,有自己的理解就好。虽然今年新闻实务没有指定参考书,但是往年会注重消息和评论的写作,所以我读了几本新闻编辑和评论的书,随便翻看了一下,重点是自己练习。我自己有运营账号,会不定期的更文,主要以新闻评论为主,虽然写的不正规,但当做一种练习也未尝不可。还有就是一些补充的书籍,《新闻业的救赎》、《弱传播》、《大数据时代》、《什么决定新闻》、《新媒体前沿》、《新闻的骚动》、《鼠疫》、《白说》这些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有关老师的书看的,不是很仔细,翻着看了一遍。其实我感觉最重要的是模拟面试,因为是面试,不管线上还是线下,很注重自我表达能力,后期本科的导师帮我模拟了很多次,也和同学练习了很多次,他们对我答题的思路和行为举止方面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意见,更重要的是自信心的提升。当然我复试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二机位一直打不开,邻居突然装修,老师提问英语问题的时候,网卡住了,我让老师again了三遍,但是还好,老师们很耐心,这其实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也让我能够自信地完成复试。最后英语和专业课复试成绩都是92分,也不算太差。
所谓的经验其实都是他人的,什么适合自己,只有自己开始去学,去尝试,去总结,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备考期间,无数次质疑自己到底做的对不对,无数次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无数次半夜给闺蜜打电话哇哇大哭,无数次忍不住追爱豆的新剧,无数次重新站起来继续复习。不愿意放弃也不甘心放弃,这就够了。
无知者无畏。无知不是不知,而是知道这有多难后还能无畏地走下去,因为自己知道,梦想还是要有的。最后分享给大家一个小故事,记得一次爱豆的采访,被问及曾经听到最扎心的一句话。他脱口而出“你可能不适合做演员”。当记者问他怎么看待,他说:“我心里冷笑一声,我说我可以”。那你适合考研吗?适合考中传吗?自己的答案比任何人的评价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