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谁的幸福】
前两天跟Olivia聊天,她说:有你这样的妈妈,孩子们很幸福!其实,能够做为他们的妈妈,我很幸福!
---10月12家长会
MISS Lin在分享的过程中,提到了一位学生,整天忙的跟上了高速路似的忙于奔波在各种培训班之间。她找了学生的妈妈沟通,对方说:爷爷奶奶在管,我管不了!她所说的管不了,其实是说“我们有分歧,但是以爷爷奶奶的意见为主!”分歧大概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就像我从家长会上回来之后,和爸爸之间就孩子学习态度和家庭教育所发生的争执一样,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信仰,都会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且难免会带有主观意识的去影响孩子,甚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所预设的人生轨道去走。
但,孩子不是机器人,机械地行走在我们的指令范围内,也不是遥控器,我们按哪个按钮,他们显示到对应的频道!就像纪伯伦说的那样: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生下来后,就不用管孩子了,让他们自生自灭。
弗洛伊德说,一个孩子能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就要看他周围的成年人所带来的影响了,这个成年人可以是孩子的父母、老师或者其他与其接触的人或环境。这跟“孟母三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通过环境进而影响到孩子。
所以,任重而道远!把孩子生下来,不过是人生新征途的一个开始而已。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对自己要求”进而对孩子要求。
当你觉得孩子暴躁时,先想想自己的忍耐力够不够;
当你觉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先想想自己的专注力够不够;
当你觉得孩子懒惰时,先想想自己够不够勤奋;
就像几米在《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里面提到的一样: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从心理学上来讲,我们所追求的往往不是我们拥有的,而是我们缺失的。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有所要求”,不过是因为我们自己“达不到要求”。
套用当前流行的一句话“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得先成为那样的人!”因为那是最好的榜样,最好的影响力,最强劲的说服力!
所谓环境论,不过是外在因素罢了。而一个人的成长,就如同太阳东升西落一样,有着属于他自己的规律,弗洛伊德在性发展阶段里面提到五个阶段:口欲期、肛门期、性蕾欲期、潜伏期、生殖期。而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口欲期、肛欲期以及性蕾欲期已现雏形。我们除了“影响”孩子的成长之外,还要尽可能的帮助孩子渡过属于他们的“成长期”。
想起《正念的革命》里面所提到的:有人问佛陀,怎样才能远离烦恼?佛陀答,当你吃橘子时,吃橘子!
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该干嘛干嘛!挪用到教育上来说,就是孩子在各个阶段“该干嘛干嘛”。在他们对自己大小便感兴趣的时候,在他们热衷于“咬”东西时候,不要因为我们“嫌脏”而堵了他们的成长路。
威廉詹姆斯说“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了解与欣赏”。父母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而天才不是天生的,父母同样。为了孩子,努力提升自己吧!
这也是为什么曾有人说:有你这样的妈妈,孩子们很幸福!而我回复:能够做为他们的妈妈,我很幸福!
他们给了我学习的机会,给了我成长机会,给了我认识自己的机会。在我眼里,他们不仅仅是一面“镜子”,他们更像是托塔李天王手中的“照妖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