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1)
我们会经常遇到一种情境:突然遇到一问题,头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思考琢磨了许久,依然不得要领,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该问题,内心中满是焦虑。
这种情境状态,是我们想要努力摆脱的。我们想努力做到一些牛人能够做到的状态——
遇到问题时,不需要怎么花时间思考,脑海中立刻就闪现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看起来就仿佛不需要思考一般,解决方案就在脑海里放着,我们需要的时候,随手取用即可。
于是,我们根本不担心遇到什么问题,所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心境自然平和宁静。
要做到这种状态,就需要「零秒思考」。
<br />
(2)
零秒思考,并不是真的不思考,而是思考速度很快,快到感觉不到。
什么样的思考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呢?换个字眼,那就是直觉思考。所谓零秒思考,就是让你的思考变成一种直觉,遇到问题时,直觉反应出解决方案,甚至能看到结果。
就跟所有直觉思考的培养一样,培养零秒思考其实要做的也是大量的、持续的思考训练,让思考形成模式、变成反射,就如巴甫洛夫的狗一般,听到「问题」的铃声,立马流下「解决方案」的哈喇子。
为此,赤羽雄二发明了「记笔记」的方法,在平时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大量而持续的训练。平时思考的多了,形成了一定的思考的框架,遇到问题时自然会是有条不紊、迅捷快速的零秒思考。
<br />
(3)
赤羽雄二训练「零秒思考」的方法叫「A4纸笔记法」。方法超级简单,简述如下:
- 找一张A4纸,横着放,在左上角写上思考的主题标题,右上角写上日期
- 在A4纸页面的主体空间里,写上4—6条(每条一行)关于你思考的主题的内容
- 一页纸内,只写一个思考的主题;一个思考的主题,要在1分钟之内完成
一张A4张写的特定思考主题的东西,就是赤羽雄二所说的「笔记」,而这就是「A4纸笔记法」。
每天写上个10张、20张的笔记,日记月累,就会积累大量的思考笔记。时间久了(比如超过3个月),就能够形成对自己思考的训练,而自己思考的逻辑、速度和深度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想想也是,平时对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有所思考了,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自然可以快速的应对了。
「A4纸笔记法」所记录的笔记主题,不需要刻意限定,比较好选题方式是头脑中浮现出什么主题,就选定什么主题;有什么想法,就立刻拟定主题,然后写上几条思考的内容;一分钟之内,一条笔记就记录完成了。
记笔记时,对于思考的内容也不用多琢磨;有一分钟的时间限定,也让你没有什么时间可琢磨;只要脑海里浮现出什么,你就顺手写下来即可。在这里,不琢磨、不思考,是最好的思考。
有意思的事情来了!我们居然是在通过一种「不思考」的方式,来锻炼我们的思考,这不是见鬼了么?
问题是——负责任的说——这个「A4纸笔记法」确实见鬼般得有效,那么在这个方法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br />
(4)
先回答:为何会「负责任」的声称「A4纸笔记法」是有效的呢?因为我自己就使用了类似的方法。
我也是做咨询出身,似乎搞咨询的人都喜欢搞这些个乱七八糟的方法论,也似乎这些方法论用在搞咨询的人身上效果体现的更好。
从做咨询的时候起,我也养成了随手记录自己想法的习惯。以前用手账和纸笔记录,现在用可以通过iCloud同步的手机APP记录。记录的方式也是脑袋里有任何的想法,就记录下来,然后写上几条关于这个想法的评价或者思考。
时间久了,我基本上也能够做到接近「零秒思考」的境界。当自己遇到问题时,自己会立刻反应出应该怎样一步步去解决问题;当别人请教问题时,我也可以很快给出别人所需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那么,我是如何做到的呢?这跟我平时习惯对自己的想法做记录和思考有关,其原理在本质上与「A4纸笔记法」是一致的。
首先,通过平时大量、持续地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记录和思考,日记月累之后,就会把自己平时有意识、无意识所关注的问题都遍历一遍。
如果你去尝试「A4纸笔记法」时,你会发现要不了多久,你脑海里就没有太多新鲜的东西可写了,很多的想法都是以前出现过的,变了一种形式,或者放在了新的环境下。
自己对于自己所思所想的问题都有了大量的思考,当面对那些个问题时,自然不会头脑空白、茫然无措的,相反会轻车熟路、驾轻就熟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在平时的大量、持续地对思考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所面对的各色问题,归纳起来其模式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针对这些有限的问题模式,形成应对的方法论。也许这些方法论,我们并没有落笔到纸面,或者用其他方式让它们具象化,但是他们是切切实实的形成在我们的头脑当中,也许可以称之为「经验」。
当我们遇到以前没有想过的新问题时,不管自己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识别出问题的模式,调用我们所积累的「经验」,用「经验」的框架去框这些新问题,快速的勾勒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线,让我们从容不迫的面对的问题。
所以,对类似我们这样的人而言,我们不认为有什么问题是彻头彻尾的新问题,我们总能够快速的找到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框架来应对这些问题。既然问题不是什么新问题,就没什么好怕的了,总能找到适合的办法处理。
<br />
(5)
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用「A4纸笔记法」记录想法时,为何要「不思考」?
赤羽雄二在他的笔记方法中,设定了一分钟的限制,强调了不要去刻意思考。从他的字里行间,他透露着对人类「思考」的不信任。他说:「人越是思考,越难以做到快速、深入的思考」(P128)。
我对他的观点的理解是,他并不是否定思考本身,而是否定那种完全放到脑袋里进行的复杂思考,也就是完全在脑海中进行的复杂逻辑性思考。关于这一点,我是认同的。
人的大脑分三种类型脑,对应着三种思考,分别为逻辑思考、直觉思考、潜意识思考。这三种思考中:
直觉思考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思考,也是人类最为完善的思考,在人类还属于动物范畴时,它已经存在了;但是,直觉思考也有很大的问题就是不可控,且容易掉入直觉的陷阱当中;
逻辑思考,则是伴随着人之成为人的进程中才诞生的,到现在为止非常的不完善,直接的表现为其思考的速度很慢、耗能很大,而且思考过程中很容易受干扰,一不小心就会增加一些没有的东西,或者忽略一些有的东西,以至于让思考走向完全错误的方向;
潜意识思考,不受人的意识所控制,时不时的冒出来,也会随时的消失掉;然而潜意识思考的东西,往往是逻辑思考中产生的片段内容,并可能会产生非常有创意性的链接,从而会思考出新鲜的东西出来。就如我们做梦时,会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大体就是潜意识思考的作用;同时,潜意识思考跟逻辑思考两者不能同时进行,一个活跃必然会抑制另外一个;
「A4纸笔记法」做笔记时,要求「不思考」直接记录,其实是要做这么几件事情:
把散布于潜意识思考的片段,给具象化出来,落实到纸面当中;我们并不是「不思考」,而是通过潜意识思考;我们抑制我们的逻辑思考,是让我们潜意识思考运作的更好;
在纸面上,把潜意识思考的结果进行逻辑思考,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比如做企划案时,赤羽雄二的方法是,先把自己脑袋中的所有的想法全部罗列出来,而后再规划其中的逻辑关系,最后形成企划案;
通过大量、持续的训练,把潜意识思考、逻辑思考的东西转化为直觉思考的东西,在以后遇到相同或者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不用思考,直觉给出解决方案;
这几件事情做下来,看起来我们是没有怎么思考,实际上我们更加全面且深度的去做了思考。
当然,更进一步的深度思考,赤羽雄二也给出了方法。比如针对一个思考的主题,一层一层的深入做思考笔记;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对同一个思考的主题去做思考笔记。
这些做法,都是我以前提及的深度思考的方法。
<br />
(6)
原本这一篇文字,到这里就可以基本结束了。不过,我想多说一些其他的东西,就好像赤羽雄二在书中反复提到他的笔记法能带来其他一些附加效果。
「A4纸笔记法」反复提到,做笔记时,记录自己头脑中的所有想法,有一个想法就写一张A4的笔记,直到把脑海中的想法全部清空。这样,一来可以让人心情变得平静,心中无事,自然神清气爽;二来可以调整人的情绪,原本情绪激烈,把想法写出来后,会发现情绪变得平和了。
这些附加效果,并不算是他这种方法独有的效果,很多其他方面的做事方法也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效果。
在时间管理当中,一个著名的方法是GTD(Get Things Done)法,其核心的思想就是把头脑中的所有想法清空,而后针对不同类型,做不同的处理;如此,可以在做事情的时候,全身心的专注于当前做的事情,整个人做事情的效率会极大提升,时间管理的效果就非常的好。
以前有些心理学的研究,指出那些经常写日记的人,其心理健康程度会比较高。一来是因为这些人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的情绪发泄出来;二来是这些人把情绪从头脑中清理出来之后,会发现原本以为很严重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只因为我们的头脑不自觉的附加了很多东西,让我们无法看清事情的真实面貌,看清之后发现事情也没啥大不了的,因而心理就通顺了。
在职场研究中,曾经有人研究工作中什么因素会导致人劳累。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工作本身其实不会累到人。工作中如果排除杂念,注意力集中、精神专注的话,人的状态跟冥想的状态是类似的,会让人平静、舒服,而不是劳累。在工作中人若思绪纷杂、胡思乱想的话,就很容易消耗精力,从而让人劳累。稻盛和夫就秉承他对于工作的理解,专注于工作,成就了几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了日本的经营之神。
所有这些做事情的方法或者理念,其关键点在于「把头脑清空」这个行为。脑袋空了,心踏实了。
<br />
(7)
到这里,就要真的结束了。结束之前,总结下这篇文字所做的事情:
简要介绍了赤羽雄二的「零秒思考」理念和「A4纸笔记法」
分析了他的「零秒思考」理念和「A4纸笔记法」为何是有效的
论证了为何在做笔记时要「不思考」的深层次的原因
分享了让人心境平和的一种方法——「把大脑清空」,脑空而心实
理念和方法很简单,道理也很清晰明了,这都不算什么。最为关键的是,你知道了理念和方法,也明白理念和方法的有效性,接下来你要行动起来,学习这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让它们真实的带给你提升和改变。
赶快行动起来吧!不然的话,这本书真心不如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