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地质公园(Yehliu Geopark),位于台湾新北市万里区,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长约1700公尺,由于海蚀风化及地壳动等作用,造就了海蚀洞沟、蜂窝石、烛状石、豆腐石、蕈状岩、壶穴、溶蚀盘等绵延罗列的奇特景观。
野柳长约1600米,宽仅250米,有丰富的海蚀地形,在2000多万年前,台湾仍在海里,由福建一带冲刷下来的泥沙,一层层的堆积出砂岩层,6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把岩层推挤出海面,造成台湾岛,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运动挤压时,在野柳的两侧推出两道断层,断层带破碎易受侵蚀,所以两侧凹入成湾,中间突出形成海岬。接下来,在海浪、雨水和风的侵蚀和地壳不断的抬升下,造成野柳的奇岩怪石。
一组照片
资料
台湾夏季为西南季风,冬季则为东北季风,有时也会受气团位置而改变风向,例如夏季八月太平洋高气压西伸受所吹的东南风,秋季干燥而凉爽的东北风,常见于十月,或是温暖的东风,常见于冬季冷气团东移出海变性后。
平均年降雨量为2515毫米,但是伴随着季节、位置、标高的不同,降雨量也随之变化。北部、东部全年有雨,其中基隆被称为“雨港”。中南部的雨季,则主要在夏季,因此南部干湿季分明。
风景区分三大区:第一区仙女鞋、乳石、俏皮公主等,第二区豆腐岩、龙头石等,第三区海蚀壶穴、海狗石、女王头等,适合作地质教学的田野调查课程。
女王头——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 蕈状石是野柳最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观,尤其是“女王头”雍容尊贵的形态,早已成为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女王头本身就是一个蕈状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状石大致相同。由于它的颈子修长、脸部线条优美,神态像极昂首静坐的尊贵女王,大家才特别称它为“女王头”。
野柳的地层主要由倾斜的层状沉积岩所组成,海岬与海湾的形成是因软弱的岩层被侵蚀后凹入形成海湾,而坚硬、抗
蚀力强的岩石便相对突出形成海岬。
远眺野柳岬时,它就像只乌龟般俯卧在海中,所以又称为”野柳龟”。野柳早期为大陆帆船至基隆港贸易的必经航道,因海域险恶,经常发生船难。因此民间传说昔日有乌龟精潜伏在海中作祟,玉皇大帝得知消息,便命仙女骑着大象,手持宝剑下凡收妖。仙女抵达野柳时,对着乌龟精大骂:你这野蛮的野柳龟,害人无数,我这宝剑一下,让你不死也半条命。乌龟精中刀后元气大伤,之后每当天候恶劣时,野柳岬便会冒起一股白烟,村民看到便会说:半死的野柳龟又在喘息了。
是指一翼坡度陡急、另一翼坡度较为和缓的山形。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地层被不等量抬升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地形。
野柳蜂窝岩与风化窗的成因当地拥有两座单面山,两座单面山之间有着狭长的海蚀平台相连,为了区别起见,在野柳地质公园入口处附近的单面山以「大单面山」来称呼,而位于岬角末端深入海中的单面山,则用当地人惯称的「龟头山」来区别。
在大单面山的观景亭上除了可以远眺整个野柳岬,还可以从岩壁上发现一层层造山运动所留下挤压、扭曲的痕迹,以及整齐排列在海蚀平台上的烛台石、姜石和蕈状岩。
岩层中含有不规则结核,当结核周围较软的质地经侵蚀后凹下,使得较硬的结核露出地表,接着再经风与海浪侵蚀,形成饱经风霜的粗糙外表。姜石表面纵横交错的纹路,则是当结核还深埋在地层中时,因地壳挤压所造成的破裂面。这些类似老姜根节的纹路,在地质学上称为「节理」。因粗糙的外表,再加上灰中带黄的色泽,与做菜用的老姜十分相似,所以称做姜石。
野柳地区含有姜石景观的岩层厚度大约在50公分左右,从海岬的东北端延伸到西南端,呈连续的带状分布;由于地层倾斜,在海岬东北段的海崖上以及海蚀平台上都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