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朱朱。爱阅读,爱分享。感谢您阅读我的文字。
今天分享的主题词:降低期待
我们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总遇到过这种情况,在对待孩子或者和爱人沟通的时候,总觉得他们做的不够好,总是不满意,总是抱怨……
你会发现,对越亲密的人,我们的期待往往越高,要求也越苛刻,因为我们总是希望他们更好。
同样,在面对自己时候,想同时做很多事情,又想立马看到结果,还很在意他人的评价,以致看不到进步就会烦躁,遇到退步就自我否定……
还有,在我们自身成长的过程中,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者进入新领域时候总是想要的太多,急于求成,遇到打击就退缩就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决定……
以上这些问题不知道大家是否经历过,我是都经历过。
作为父母我们再回想一下孩子刚学走路时候的情形,那个时期的孩子不断的在站起来又跌下来过程中反复历练,然后踉踉跄跄的走起来,过程中依然还会面临着随时摔倒的可能,就这样经历1-2个月后,孩子开始能独立走路了。
孩子在学走路的过程中尚且毫不着急,毫不气馁,始终欢快地往前走,最终学会了走路。成年的我们反而丢失了这些宝贵品质。
事实上我们发现,上述很多烦恼都来自于两点,第一,人天生的想要太多,急于求成的心态。第二,对自己和他人的过高期待。用过高的心理预期去衡量对方、要求对方、要求自己,忽视了对方和自己的能力和感受。
周岭老师在《认知驱动》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叫“降低期待”。降低期待是长久幸福的秘诀。
在书中,周岭老师提了两点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建议一:主动降低期待,放弃或暂时搁置那些不紧急不重要的任务。因为很多任务都是我们自己的欲望强加于自己的,就算暂时放弃,天也不会塌下来。相反,主动放弃一些期待,反而能静下心来专心做重要的事情。
建议二,你要一开始就把自己想成是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子女、没有配偶、没有朋友、没有任何人的帮助,这样,后面的一切都会让你觉得无限惊喜。这种主动把自己的心理预期降到最低的做法其实就是对“心理锚定”的积极运用--幸福取决于你锚定的对象是谁。
我觉得这两点建议特别的中肯。我以前对待爱人和孩子也是,总是希望他们能做到我想要的状态,往往这样彼此都比较辛苦,幸福感大大降低,所以以后尝试着适当降低期待,这样彼此都不用太有压力,保持一定松弛感,更容易找到快乐。我又想到一句话,没有太多的期望,就不会有太多的失望。
在降低对自己的期待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最近学习的太多,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但是事实上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少,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少即是多,慢就是快”,现在对这句话理解更加深刻了。
现在我对自己每天和每周的要求是确保完成最重要的几件事即可。
事实上,主动削减欲望,降低期待的目的在于让自己不要给予自己和他人过高的压力、丢掉精神包袱、轻装上阵,毕竟焦虑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
只要我们面对他人和面对困难时能主动降低期待,持续积累正反馈,保持一定的松弛感,让身心都快乐,自然能收获长久的幸福。
最后,我们还要避免一个误区:主动降低期待,不是自我放弃。
“主动降低期待”和“希望变好”看起来矛盾,但同时又在衡量一个人内心里是否能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期待,还能正常行事。我们不能用“二元思维”来简单看待一件事情。
一个人如果只有欲望(希望自己变好),则会急于求成或暴躁刻薄;只有理智(主动降低期待),则会动力不足或顺从纵容;但如果能让二者同时在线、协调作战,就可以取长补短、相互成就。
拥有这样心态和品质的人,既强烈希望自己变好,又能稳住慢慢前行;既能做最好的准备,也会做最坏的打算;既能好好地爱人,也能好好地爱自己。
好啦,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