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七年,若你乐于田亩,你会从土地里收获舌尖上的美味;若你痴情于三尺讲台,你会拾掇桃李花开的芬芳和甜美;当你埋首于诗书文案,胸腹气质将不宣自华。七年,能使你成长得足够优秀,出落得堪称卓越。有人不甘平凡,力图抓住每一个向上攀爬的机会,执着加上坚持,让他成为自己的英雄。从学生到教师再到名校研究生,前进的跨度之大让人惊讶,同时更多的是对自身的审度与反思。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无不失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创新,蛰伏七年之久,以教识涵养自我,博览众书,待一飞冲天的时机,大展青云之志。
个人简介:陈胜勇,男,29岁,江西九江人。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05级经济学专业学生,09年毕业后辗转浙江多地教授中小学生英语。在教书的这几年里,没被简单自足的生活磨灭梦想的热情,没被俗世杂尘遮挡前行途中的灼灼目光,身暗处积累,居行简蓄锐,七年磨一剑,凤凰终涅槃,2016年4月,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主修传播学专业中的传媒政策与法规方向。
从教师到名校研究生的华丽冒险
一个人的改变是悄然无声的,当你注意到他改变的时候,他已接近成功了。2016年4月,他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的消息传来,朋友圈里立即炸开了锅,艳羡之声不绝于耳。但是,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此间艰辛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
2009年大学毕业,他陷入了求职的“泥潭”。由于基础不扎实、个人专业优势不突出,他只能选择去一家辅导机构组任职教师。在做任职教师的时期,机构工作的不稳定,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自己并没有获得预想中的提高,而这又恰恰与他热爱挑战新事物、敢于挑战自己的性格相悖,他开始思考自己今后的方向。结合自己平常比较喜欢传播学方面的知识,在对该方向的研究生资料信息进行详细的查询后,他便下定决心考取传播学专业研究生,也由此开始了他为期七年的追寻。2014年,在朋友的介绍和鼓励下,他来到杭州,在这里为考研做知识准备。“之所以选择杭州,一是杭州文化底蕴深厚;二是当时找了家中小学英语辅导机构,工作压力小,而且靠近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图书馆,方便我学习和复习。”他轻描淡写地回顾当时做出那个选择的心情和为其准备付出的努力。
在过去六年里,每次考试后“落榜”像是约定俗成般到来。七年念念不忘,终有回响,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的录取名单上终于出现了“陈胜勇”这三个字。在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所有的压抑和喜悦化为深沉于心的平静。“考上了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无所谓成功,只能说无憾了,毕竟生活总得有一两件需要坚持的事情”,在问及目前的心情时他坦然道。对他来说,奋斗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而理想的初步实现算是自我的肯定,他做到了,实现了从教师到名校研究生的蜕变。
时间会丈量每一份向上的坚持
所谓的“成功”、“成就”只是一瞬间,但越接近顶峰越能清楚地感受到一步步铺石筑路的重要。如果用幸运来评价一个人取得的种种成就,就会很容易忽略其背后曾为梦想而经历过近乎绝望依旧坚持的本质。会有人质疑他的成就里掺夹幸运的成份,但如果回顾这七年里他所做的准备,会发现这不过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毕业之初,因为数学基础差,不得不放弃考本专业研究生的尝试,不断在生活中摸索,从而锁定传播学成为前进的方向。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成家立业,可自己还是没有迈出接近梦想的第一步,来自家庭和工作的压力与心情的压抑导致身体状况直转而下,其中最难的就是专业选择后面临的问题,专业跨度大,没有基础,专业术语和课堂知识酸涩难懂,学习风险和强度并存,现实的差距让他一度陷入焦灼和踌躇之中,多次的落榜更是将他推到自信的边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越是接近谷底就越能积蓄触底反弹的动力,来自朋友的鼓励以及内心的执着最终让他战胜自己内心上的挣扎,凭借心中“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的信念支撑让他直面困难,同时拥抱现实与理想。
与此同时,毕业后工作和工作地点的选择也渐渐在他的复习之中凸显出优势,为他的考研提供了许多便利,让他更好地为考研做足准备。他喜欢旅游,名校、省图书馆、省博物馆是他旅游时必去之地。行走在远方路上也不断充实,让他内外对所获取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运用,让知识更加成熟化、系统化。在清楚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后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从而也在心底有了一种“不撞南墙头不回”的决心。外来力量与内心信仰相辅相成,在时间这把公平公正的咫尺下,丈量出他的每一份坚持和努力,回报给他的是一份迟来的喝彩和肯定。
于“黑暗”中寻找光明
每一个于暗处行走着的人,都会向往前方的光明。但生活总会收获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喜悦,几年的英语教学对考研英语助力不少,英语底子好也会让他拥有更多出外学习的机会,跨专业学习后让他明白原来自己的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朋友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的友情更加牢固,出入社会多年还是没能丢弃做选择时的脸红心跳,没有削减为了梦想而专注前行的热情。如今脚踏中国传媒大学的一方土地,谈及未来,他是大声告诉我们还想读博士,做一个有学问有思想的学者,以一个更高的目标来找寻前行远方的动力。“我们不得不承认名校与普通院校的差距,这里有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平台和一个比一个更努力的人。世界真的很大,竞争也很激烈,我想站在高处看风景,就必须付出加倍努力永不停止前进的脚步。世人亦如是。”
当一切疑难迎刃而解后,定心定性则事定。释怀让他从不易中抽丝剥茧出奋斗实质,在“黑暗”中拨开乌云找寻那抹微光,手抓那月夜的清寒以及携带那抹朦胧的诗意走下去。
记者后记:事实上,考研七年中许多细节这个大男孩并没有向笔者过多描述,更多时候是一种“不与为人说”的平静与淡然。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想象他趁着课间小憩回复我们采访的认真和谦和态度,内心柔软但有原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另一方城市努力生活为梦想奔波的坚持,不多言语却自有天地。
有人在生活中活成了标杆和榜样,有人此生平庸。真正的努力,是在选择上信自己,行动上不信邪,于“黑暗”中争做光明,便可消除所有“专业见解”。谁都见过苟且,谁也没有见过远方。所不同的是,庸人的苟且成了日常,而他的远方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