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的意思是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这样的孩子人们通常戏称“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孩子一生下来时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他们能够在0到3岁学会生活环境中的语言,有时不止是一门语言;能够学会爬、走、跑、跳多种大肢体动作及精细动作,学会生活社群的社交方式和文化。这个阶段的学习力对于一生来讲简直是太厉害了,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学习力那会是什么样呢?肯定是所向披靡,旗开得胜!但是为什么到了小学阶段,又会出现很多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呢?他们讨厌学习,对学习提不起精神,他们曾经有的的那种学习劲儿头怎么不见了?如果有所谓的学习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是什么?
1870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玛丽娅﹒蒙特梭利博士对这个现象也很好奇,经过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她创造出了一种教育模式:预先完备一个环境,在这里孩子受到尊重,能够享有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们通过在成人的引导下探索环境,积极投入的学习各种知识和社会技能,同时习得社会礼仪和社交技巧。这种教育是翻转式教学的典范,不是教师为中心统一授课,而是以孩子为中心,设置难度循序渐进的教具,使得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日常、语言、数学、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和各种技能,甚至把这种学习习惯扩展到环境外面地广大世界。
这个环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其一,注重感官学习。
在环境里所有的教具都是需要用手去操作的,所有的教具对于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都特别有帮助,这种感统训练是孩子在人生前几年在内在驱动引导下去完善自己的一件大事。一个感统失调的孩子,不能够很好的自我控制,不能自律,不能很专注的做事。
其二,看重专注力地培养。
蒙氏一个特色就是把操作教具称为工作,在这个工作环节非常注重保护孩子出现的专注状态,一份工作在一个桌子上操作,别人专注工作的时候不要打扰他,专门的错误控制可以引导孩子自我纠正而不需要别人介入。这样的保护是为了使专注成为孩子的品质。
下面这张图有点意思,很够很好的解释孩子在学习那些技能时会出现重复地练习,这其中地适当地挑战很关键,孩子会重复地练习直至有心流体验。
其三,鼓励孩子做事的内驱力。
完备的环境是为了孩子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事来做,成人会根据孩子的发展并且细致观察孩子的兴趣给她示范工作,他也会受到同伴的影响想去做一些工作,这些都是他自己想做这件事。同时环境里摒弃奖惩机制,因为这些会把孩子从内在驱动引向成人的评价。下图说明内驱力做事是多么的有意义。
其四,注重阅读。
环境里设置语言区,根据年龄和发展引导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学习和生活都是很重要的能力。每天给孩子讲绘本故事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习惯,这对于丰富孩子的词汇来说是很好的手段。对于一生来说,阅读的习惯是终身学习的一个保障。
其五,注重潜在意识的塑造。
一份份工作其实就是一个个挑战,一个个任务或者一个个项目,孩子独立完成一份工作都是满满的自豪感。鼓励他们独立,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鼓励他们照顾别人、照顾环境提高他们的价值感。《正面管教》这本书中讲到对于一个感知自我能力不足的孩子,我们唯有让孩子参与进来帮忙做事让他自己体会到自己的能力,所以对孩子放手,信任孩子让他去做事会培养孩子“我能行”的自信。
我们不赞成表扬孩子,但是时时会给予孩子鼓励,建设性的批评也是对事不对人。
其六,教具的难度递进特别科学。
最明显的数学区教具的难度递进特别有秩序感艺术感,很多懂行的家长特别喜欢蒙氏环境重的数学区,觉得能够让孩子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理解数学的概念,在反复的操作中学习数学思想的精髓,喜欢上数学这门看似枯燥的学科。但是没有前面专注力的保护,手眼协调能力的锻炼,秩序感的熏陶,很多孩子单独使用蒙氏数学教具来学习也有困难。
数学区的学习特别彰显了一个学习的规律:外在的学习成绩其实需要内在品质的支持,并且学习的内容需要循序渐进,所以不注重个体差异的集体填鸭式教学并不能对每个人都塞进去。如果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成人总是能够从有趣的形式开启孩子的兴趣,然后让孩子体会到她在这方面的自信,顺其自然地孩子会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这样才是协助孩子学习的关键,而不是陪做作业,因为唯有孩子的内在驱动才能让她充满激情的去学习,陪读陪做作业容易让孩子觉得做作业是给家长做的,失去了为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一个有完整自尊体系的孩子会是一个自律的孩子,会有一个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即使到了小学阶段,如果还能够像在蒙氏环境中一样看重孩子的内在品质,看重孩子学习的内驱力,看重孩子专注力,阅读理解能力,积极上进的态度,注重学习环境的设置和学习兴趣的诱导,并在这些方面做到持之以恒,通常孩子的学习不会差,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敏而好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