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两个新闻,一个是某体育视频在知名足球评论员解说时发出打鼾声,一个是某地日报出现领导人名字印错,原本都是人为的小事情,谁是谁非也不去议论,只想说一个结论: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人是不可靠的;那,靠什么呢?靠机械?靠电脑?靠软件(系统)?
比如后者,人名输入错误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因为是出现频率极高的领导人的名字,错了就不应该了。当然人们可以给出各种各样的解释,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人吃五谷杂粮/压力巨大,哪有不犯错/不打盹/不打鼾/不输入错误的时候呢?
没错。
问题是,我们能因为这样的原因就继续包容以后类似的错误继续再犯吗?保证下次不再犯之类的话我是不太相信的,即使你工作再努力/再小心。为什么呢?因为你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
那怎么才能有效避免类似错误呢?不如靠物体,靠电脑,看软件系统。即装一套人名校对系统,包含巨大的人名/地名等词语库,在出版前让这个系统对出版内容进行检查/校验,把这套流程列入工作程序,得了,这样犯错误的几率将急剧减小。
是的,靠人的小心谨慎,不如靠一套稳定可靠/可扩展的电脑软件系统。因为人是不可靠的,后者相对更可靠一些。且能显著降低人的工作量,也不用提心吊胆的工作。
我们中国人往往相信人而不愿意相信软件系统,也许是受到过去“人定胜天”/“人多力量大”的影响,鲜少考虑使用系统/物理/软件等方法/工具来解决问题。比如,上述错字问题,可能的解决方式是,增加人手,专门检查之类的应对方案,而不是到市场去采购一套能力超凡的校对软件,或提出定制开发需求之类的方案,依靠电脑系统来把关,比人强若干倍。
因为软件看不见摸不着,其价值有时候难以显现,但是在人力成本逐日攀升的今日中国,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作/生活模式,必然是发展之道,因此软件大有可为。
这么讲,希望哪天哪家报社的编辑遇到上述错字问题时,大胆的喊出“谁让领导不批准采购校对软件的”之类的喊冤的话,多少抚平内疚而胆战心惊的心灵,坦然面对未知的未来。通过不断的抗争,争取工作条件的改善。
如此,把人从繁琐的查错字错词中解放出来,成为创作的主导,自由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