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李继宏译本)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想写点东西,但是久未动笔,一直在寻找可以把千头万绪的感想汇成一点的东西,直到有一天,网上的一位朋友—公众号订阅者—私信我,关于职业生涯的问题,我想,或许可以稍微写点什么东西。
关于青春,我想每一个人都曾经迷茫过,别说青春迷茫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或者还有一些岁数更大的人,应该都还在迷茫,或者是在不断成长的某个阶段,偶尔还是会迷茫一些,这是必然。
因为生命有些东西,想是想不通的,越想越迷茫;但如果去做,又面临着很多风险和不可未知的东西,所以还是迷茫。结果到头来,搞来搞去,估计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是清醒的吧。
《月亮和六便士》里面有这么一段话,难道想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践踏自己吗?难道成为年收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
这段话是作者毛姆对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独白,也是对世俗见解所亮出的观点。斯特里克兰的原型是画家高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在小说中,斯特里克兰毅然舍弃了舒适的中等阶层生活,甘愿过着食不果腹的艰苦生活,在世人看来已经很难理解;他甚至还坚决抛下妻儿,背叛朋友,按照传统道德观念更是十足的混蛋。但到最后却是一个得到作者和读者同情、在艺术领域高奏凯歌的英雄。
引出本书以及这段话是想说——你真的迷茫吗?为了不迷茫,你选择如何努力?为了不迷茫,你会舍弃什么?你选择的就是不迷茫吗?或许这一切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
先讲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吧。这个例子曾经在我的公众号的文章中出现过,如果你还有印象。
事情发生在2008年夏天,那时候我正在外企里面埋头苦干,工资尚可,时间赋予,但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忍受着老板不知什么时候莫名的脾气,还有回复不完的邮件,以及半夜的来电骚扰。
以上场景是不是很熟悉。继续。
有一天杨老师说,过来吃个饭吧。于是,那个夏天,在一家火锅店,吃完饭后,我就入伙了,即使什么都没有谈。
没有公积金,没有社保(后来才有,少的可怜),为了转型的降低薪资,对各种新事物不熟悉的苦恼,学习不得法门的沮丧,客户的挑战和挑剔,以及蘑菇定律一般的随意生长,这都是当时需要面对的。
但是为什么,我当时还是毅然决然的加入了呢,而且在随后的时间里,保持着比较高的热情。因为当时,我没有别的念头,一门心思想,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且当时受麦麦的影响,觉得咨询行业的高大上,所以就迈出了那么一大步。当然,那时候的我还单身,所以千里走单骑也无所谓。
所幸的是我挺了过来,继续并一直从事精益的相关工作,直到现在。你说喜欢吗?也谈不上,你说不喜欢吗?觉得还可以。很多时候,有些事,你真的需要割裂来看,除非你是王思聪。
所以,第一点,你真的迷茫吗?
正如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一样,企业也并不知道真正的未来在哪里,换做个人又能如何思考。所以有时候不一定想长远,如果一定想的长远,那就从退休那天想起,你是希望去跳广场舞,还是做什么?
如果迷茫,觉得现在的从事的工作真的不是自己喜欢的,那么你可以参考个人商业画布(这个请自行搜索吧),即使这个画布是为自己创业而设定的,但是我认为其作用在帮助你缕清楚自己所想,所要应该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里面提到了工作的满足感,来源于三个方面,兴趣,技能和个性。兴趣即让你感到兴奋的事情,技能即天生或许后天习得的能力,你能轻松做好的事情,个性即你喜欢的工作方式以及和人打交道的方式。其中的生命线索工具可以帮助你定义和审视这三个方面。
描绘生命线的高低潮,对事件进行说明,确定兴趣,描述技能,确定十大常作的活动和五大喜欢活动,明确能力和期望。
我曾经尝试自己做过,但很多描述都很模糊,这如同精益A3的报告一样,你需要更加准确的描述才可以,不多你可以多尝试几次就可以了,以便你可以明确。
如果你不是真的迷茫,而是有清晰的规划,那么你可以每天分解小的目标,例如像我一样,选择一个虽然无聊的话题——精益经典诊断标准,但是这可以强迫你自己去思考,或者你可以写一个系列,为什么我们会迷茫?采访不同的人,然后讲讲故事,备不住点击率也会很高。总之,找点事情做,每天一点点,或许不是那么难。
第二点,为了不迷茫,你选择如何努力?
虽然当时在外企似乎是每日单调,但若干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很多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都被潜移默化的熏陶了,这决定着你能力的厚度。你每日仅仅使用SAP,但是否发现了其中的不方便,进而提出解决方案,让自己成为SAP专家?你一直做表,号称表哥,表姐,但你的EXCEL是否真的精进了?在迷茫的时候,把手头的工作先做好,因为即使是订票一件小事情,你也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这就是对未来的负责和储备。
那么如果你不是很喜欢现在的工作,而真正发现了,我的意思是真正的发现(参考第一点),其实很多人都是干了一行,才爱了一行,当然你可以完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或者适合的工作。那么你会利用课余的时间去学习吗?
记得有一阵,我对某种事物很感兴趣,可是一位朋友说,你说你感兴趣,可是你看看你周围的圈子,有这里的人吗?你认识他们吗?你自己又读过几本这方面的书?做过那些研究呢?说的我哑口无言。
正如你喜欢健身,或者准备健身,但你至少或许需要一个健身的APP吗?如果连一般的教材你都不愿意去看,那你何谈努力呢?最近很多关于成长协会的社群都在做,一个是秋叶的PPT课程,一个是Scalers,两者都是各自领域的大咖,一个教做PPT,一个是口译大咖,现在专注成长力。两个社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基本课程其实不多,但是都要求社群成员教作业,然后有老师点评。这是逼着学员成长,然你在群体压力之下,展示,比较,通过竞技成长。但据秋叶的文章看,很多付费报名的人连基本的登录都没有上去,可见成长之路是多么痛苦。当然,我已经报名几个月,可是才学了几个课时。哎。
教主的公众号,每周二、四、六,就是如此规律的发布,难么?难。但她做到了。
现在,我做了一个纸质的点检表,尝试安排每周需要学习的事情,准备看看效果如何。手机版和电脑版的我觉得都不精益。
第三,为了不迷茫,你选择舍弃什么?
斯特里克兰舍弃了上面提到的东西,我选择转型,面对了上面提到的那些,那么一旦你准备好了步入你为了不迷茫而选择的东西的时候,你准备要舍弃什么吗?当然两者兼得是最好的。
我想最大的风险是你在新选择的行业一定可以做好吗?你有信心吗?
如果你单身,你的父母会尊重你的选择吗?
如果你成家了,家里人支持你吗?会有什么不妥吗?
列出一些你的担心,然后一一识别,我常做的就是写在纸上,尽管有时候没有什么作用,但写下来,比在心里盘算更好,这就是精益的法则。
最后,说说我的对职业规划的看法,是多年前的观点,现在我觉得依然有效。但有一点是现在的环境变了,每一个个体都可能爆发,成为创业者(这里不谈自由职业者),所以根据传统组织结构做的规划,有可能不太适应。
第一,大小大。大公司里面的工程师,小公司里面的管理人员,大公司里面的管理人员。
第二,小大小。小公司里面的工程师,大公司里面的工程师,小公司里面的管理人员。
第三,小小大。小公司里面的工程师,小公司里面的管理人员,大公司里面的管理人员。
第四,大大小。大公司里面的工程师,大公司里面的管理人员,小公司里面的管理人员。
这里面的大公司需要自己去定义一下,BAT算不算,西门子算不算,美的,海尔算不算,行业内的翘楚?完善的机制,流程,规矩,做事的方法,系统的培训,开拓的眼界,抗风险性强。但是可能是一颗螺丝钉。
小公司呢,多面手,一个顶十个,全能能力,虽然可能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但是能力不输于螺丝钉。有时候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更强。但反之就是抗风险性小,不过谁知道现在阿里巴巴这么牛逼呢。
但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能遇到一个好的老板都不容易,年轻人,最好可以遇到事无巨细,亲自指点的老板,可以快速学习和成长,绝对不会迷茫;上了点岁数呢,最好遇到信任,授权,沟通顺畅的老板,这样两个都不会迷茫,你好我好大家好。
以上是沿着职业通道走,还有一种提法是说,在职业之外找到与职业相关的并行职业,例如专业性的协会等,总之与专业挂钩,这样避免脱离的尴尬。总结之,其实就是找点事情做,有了事情做,还是熟悉的事情,就没有心思想其他的了。如果有点钱,趁着房价没有涨到20万就去买吧。
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随想罢了,若是你觉得有用,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人的分享,我可以试试找找他们。
最后用《解忧杂货店》里面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地图是一张白纸,这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错。可是换一个角度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这可是很棒的事情啊。我衷心的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的燃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