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去给一个幼儿园的家长们做讲座,来的妈妈们居多,偶有零星一两个爸爸,而当日的沙龙主题是“两性关系之爱语”,于是现场的爸爸成了“稀有资源”,当我谈到“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最好的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我们”时,现场女士们的表情各异,但明显隐含无奈之情,同时她们将怒目转向现场的男士,男士的表情顿时尴尬不已。沙龙的最后设置了一个“你可以听我说吗?”的环节,说人话就是吐槽、倒垃圾大会,十五分的时间,大家的踊跃程度真的可以用此起彼伏、群情汹涌来形容,而男士则成了众矢之的,知道沙龙结束,大家还意犹未尽,拉着我继续连珠炮地发问,有女士还希望可以找我做个案咨询。
01
无独有偶,这两年才见面的几个高中同学也会经常打电话给我,一个电话通常是不下于40分钟,有时间时我可以耐心倾听她们的家长里短,而没时间时我会直接告知甚至会拒绝她们占用我这么多的时间,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她们会有些不高兴,有一个就干脆不联系了,间中还发来一条信息给我说亏你还学了这么多,我们这么多年老同学,就想着你肯定能帮我解决问题,谁知道还不如一个普通朋友呢,言语间的不满跃然纸上。
不用细细想来,她们都希望能有一个容器,能让她们把生活中的不愉快,特别是对于伴侣、其他家庭成员的不满向里宣泄,更希望这个容器是一个鲜活的人,一个可以随时满足她、可以令她满意的、鲜活的人,一旦有一次她成功了,可能就会认为这人可以充当她的容器,她的抱怨顿时可以随时安放了,但如果这人某次令她希望落空了,则会及极大地激起她的不满、愤怒,甚至她可能会将这人与生活中让她不爽的伴侣或是公婆等人带给她的难受与之同源,可想而知,她与这人的关系会如何了,这个容器也将不合格了,她便又要重新寻找新的容器了。
02
诚如沙龙上的女士们,吐槽最多的就是关于伴侣的,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位女士,当我跟她对视的时候,假如我是你先生的话,你最希望我对你说什么,她一下子泪流满面,身子都颤抖,她说我从来没奢望过他会这样看着我问我希望什么,我这么多年一直在努力地做着贤妻良母,理解他,从来不给他压力,为什么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觉得我是最好的呢?说完泣不成声,我看到她伤心欲绝的样子,只是轻轻地拥抱了她,待她哭完,她表示心里顿时舒服了好多,我们可以继续上课了。
我一点都不讶异这位女士的自愈能力,从我的观察里看,她是一位打扮得体、谈吐得到、优雅大方的女士,大抵在生活中很少向别人吐苦水,更别提一把鼻涕一把泪了。有时候,倾诉的确是一剂良药,特别对于这样的贤妻良母来说,平日里必须扮演好这样的贤妻良母的角色,让别人称赞,让先生满意,殊不知,这一面贤妻良母的面具正是让她陷入困境的罪魁祸首。
贤妻良母—这个评价就好像一把枷锁一样牢牢地锁住了她,让“她”根本无法面世,也像一把大刀一样架在伴侣(男人)的脖子上,稍有风吹草动,舆论绝对会偏向女士,于是,便出现了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如果逮住机会或者“破罐子破摔”或者“撕破脸”的夫妻关系,最常出现的也许会是“相敬如冰”关系,于是,女人开始一肚子的苦水有无处倒,久而久之,大家背道而驰的几率增大。贤妻良母让男人没有了发挥之地,貌似成了“无用之才”,娶了这样的女子回家好像占了多大便宜似的,试问谁愿意一辈子如此窝囊着呢。这样的女子着实不易,陷入困境后,也无处可伸张,便常常人后抹泪人前欢笑,时间长了,内心的矛盾、对伴侣的不满、自觉所受委屈而先生却不买账的无奈和迷茫何处安放?
03
另有一种跟我的同学有些类似,跟她聊天,三句不离先生、孩子、婆婆,而每一次说起她们,如果不打断她,她能跟你说上三天三夜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抱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都是他们的错,意思就是我说什么、做什么他们应该都能理解,我都是为了他们好,一句话把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点,还要我一定要认同她的不容易,能把日子过成这样的人其实也是一种本事,先生稳重可靠、孩子乖巧可爱、婆婆不住在一起看起来谦和有礼,这些优点在她眼里统统没有了,她就像是想要一些蛔虫在肚子里,随时随地地能理解她,君可见,一个嗷嗷待哺地婴儿饿了的时候一哭妈妈就来喂奶了?而她不知道的是,伴侣只是她的伴侣,而非她幼时的妈妈。
不论何种情形的女士,大抵上像怨妇的(有怨抱不出的也算),都是自己把自己搞成这样的。我想,如果这句话当着我的同学、沙龙上的女士们说的话,她们能跳起来骂我,但,我们眼里的世界,是我们“制造”的世界,或许与其真实的样子大相径庭,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呢?
他(她)为什么像变了一个人?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要找的是伴侣,而非可以时时护我们周全的婴儿期的妈妈。
如果说人生有第二次成长的机会的话,那么亲密关系(婚姻)是最好的时机,这是我们脱离父母真正地独立生活的开始,如果我们能以成人成熟稳定的人格状态与伴侣相处,不仅我们真的“长大了”,也会成就对方,成就一对美好姻缘。进去婚姻前的决心和憧憬也的确会让我们像大人,但往往我们带着对方会像父母一样会好好照顾我们的美好期待,离开父母不能再承欢膝下的对他们的内疚走入婚姻,于是,君不见,君不听,“他婚后像换了一个人”“我在家我父母对我如何如何,为什么他说了却做不到”!看起来像是全都是他的错,殊不知,婚后的他也许才是真实的他,婚前的他是你“眼中的”他,不是父母,而是他。
为什么我们没有默契?
---我们的亲密伴侣,他(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很难也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
如果问女性“婚姻或亲密关系的默契你希望是怎样的”,我猜大多数女性会说就是不用说就知道啊,言下之意是思想的不约而同,这大抵也可以认为是精神沟通的高度一致了,百分百能做的估计只有肚里的蛔虫了。即便对方秒懂了你的意图,但作为一个生而平等的独立的个体他有权利拒绝达到你的要求,这可能会成为女性即刻生出的“你不爱我”的浓度高到想马上离开对方的情愫。为何会在不应她所需就马上上升到否认爱呢,因为这样的女性觉得只要爱她就要想他所想,要回应她所有的要求,不然不叫爱,可她忘了,伴侣不仅有权利不回应,也可能没有能力感知和回应,那是因为进去婚姻的男性与女性一样,希望对方像妈妈一样呵护自己。当两个都像让对方当妈妈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时,可想而知是否有意愿来回应对方,生活会怎么过了。
抱怨让我们离困境越来越近?
---女士“爱自己”,远离困境才是上上策。
实际上,包括亲密关系在内的所有的关系都需要“斗智斗勇”的,而抱怨则是摒弃所有智力、智商下线的下下策。
人存于世,生活在包括人在内的与世界万物的关系中,而人际关系是我们赖以生存下去的依据,如果我们天生有神功可以自如地处理关系,亲密关系也根本不在话下了,可惜的是,我们身上多少遗留了一些与我们来这个世上第一份关系或最早的关系的后遗症,所以直接运用在亲密关系中了,殊不知对方已经不是那个最早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了,于是我们功力减退,智商下线,抱怨为何不是“她”(妈妈),当我们能具备清楚地看到对方不是我们眼中的那个他,便是爱自己了,便有能力和方法处理了。抱怨最多就是过过嘴瘾,还会越说越觉得没天理,而当听怨的人则会感到负能量太强大,嘴上不说但心里多少会有“说的有用吗”“谁受得了你,活该”之类的,而不停抱怨的人则忙于要找更多可能听她碎碎念的人而没有精力来思考问题的本身或解决办法,时间长了,武功变武器“抱怨”,多数男人会敬而远之,于是,成功让自己陷入困境的死循环。
女人,除了为难自己让自己陷入困境之外,你还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让智商上线,爱自己,练就好功夫,提升亲密关系就会是分分钟的小事了。
女人,抽时间看看镜中的自己,挤出空听听内心的自己,腾出精力想想脑中的自己,那个曾经白衣飘飘、精彩纷呈的美少女去了哪里?找到她,问她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爱,给她想要的爱,则你终将会走出困境。
---致所有在困境中、走出困境路上的美少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