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就是倾听各种各样的故事,有趣的是,这个故事是由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编织成的。也因此,我们最后听到的那个故事里,既有事实,也有观点,还有应此时此地而添加的一些引发。也就是说,不要全部地相信那是完全的事实,也不要谨慎地以为很多都只是一时感情流露。
最近一段时间,陆陆续续做了好几个咨询,有在中心做的正式咨询,也有在学校做的连续咨询,还有几个是上课后的临时谈话属于非正式咨询。于是就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说真的,在咨询室里的故事大多不是温暖喜悦的,都是以负性情绪镶边的非正常故事(准确的说是与咨询师的生活经历很不一样的不同故事),有些还是很挑战价值观的,感慨听得多了,人也被苍老和催成熟了很多,欧文亚隆以及很多心理学大佬们讲的没错,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其实许许多多的来访者们成就的。同理,一个好的老师也是许许多多的学生练就的。
一个同学在分享父母的故事的时候,说小时候我妈妈是会拿着刀追打我的。惊讶的我好心地提了一个问题:你妈妈当时是不是正在切菜?他说不是的,是她拿了刀来追打我的。我于是只好沉默消化了一下,坦诚自己的惊讶和想不通: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生活经历才让原本温柔的妈妈变得这样粗暴啊。这一下倒反而编织了一条关键线,他说:是的。我就一直很困惑,我甚至都问过妈妈我是不是她亲生的。后来我才知道,我妈妈从小就是从村子里打出来的。什么叫从村子里打出来的?他说,我妈妈有个妹妹,小时候村里经常有人会欺负她,妈妈为了保护妹妹就去打还人家,就这样打着打着,在村子里打出了名气,后来出来打工,然后定居在苏州。是啊,妈妈大概就是用这样粗暴但有效的法子保护了她的妹妹,然后又让自己一点点地得来了今天的生活的吧。听了这话,那个孩子刚才眼里的生气和愤怒慢慢地变少了,似乎对妈妈多了一些了解了。这一番交流里,没能也暂时不需要说出来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出身河南农村的妈妈的妹妹为什么会被欺负?是不是有当地重男轻女的观念?妈妈如此粗暴地对待自己的儿子,放下菜刀后是如何安顿自己的?那里应该有很多的内疚吧?我也是一个妈妈,我深知妈妈动手打自己的孩子过后那种对自己的自责和不满是有多厉害。孩子是妈妈心头的肉,打他也就是在抽自己啊!还有那个男孩,现如今的状态,他对自己特别苛刻,一方面他对妈妈的烦躁与日俱增甚至动手还击了,另一方面他会要求自己每天饭后陪妈妈去走走,一旦没有做到就万分责备自己。这样的一个少年几乎就是陷在了与母亲的爱恨交织的泥潭里。可是,作为听故事的老师,我不能一下子掀开全部的背景,只能一点点地编织,并且跟随着他的节奏慢慢编,一点点理解一点点拓展一点点长出应对的力量,如此才是编织属于他的滋养他的故事,然后让这些故事去滋养他以后的人生。
所有的发生都是有它的道理的,于我,在倾听学生的人生故事时一直要坚信的就是这一点,时刻谨记不要横插我的价值观,多表达感受少去评判,多做拓展少去细究。编织故事,希望崭新的故事能呼唤能量的流转,滋养而不是伤害故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