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认同,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认为,教育者是走上觉醒之路的先行者。
教育是大人和小人之间的互动,是成人一次自我成长的过程。
主张“爱和自由”的孙瑞雪说,教育是在无数个发现中陪伴孩子成长。
教育即生活。确切地说,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将自己活好了,教育自然而然就呈现了。教育不是说教,是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你看见自己了,自然就会看见孩子,看见他人。看见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李雪说:爱是如他所示,而非如你所愿。
其实,认识自己,爱自己才是第一步的。教育者首先是认识自己,爱自己。接下来教育就会发生了。
美国作家帕克.帕尔默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他在《教学的勇气》中说:“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认识。当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
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的、个人意义上吃透学科。
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当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惟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我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的地位。
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于工作的强烈意识。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
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老师常常遭受解体的痛苦......在更深层次,这种痛苦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而不是社会学层面的:这种痛苦来源于切断了与我们自身的联系,切断了与我们投身教学的热情的联系,也切断了与心灵的联系,而心灵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
这几年的自我学习和成长,切实地认为,在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首先是人,有着各种情绪和问题,带着固化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需要排解,也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与专长。
当然,很多时候,压力及旧习气会导致无明,正如帕老师所说,这个时候的自己切段了与学科的联系,切断了与心灵的联系。
当我如一个旁观者看到自己,彼时,内心是清明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那时的自己脚踏实地,稳稳当当地站在大地,清风徐来,明月当窗。
图片说明:
二月兰。
均摄于2017年3月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