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未鹏是一名程序员,不定期在自己博客上更新文章,集结出版的这本书,所以书虽然分为了三个部分,但也还是不够系统,文章与文章也有交集,总体来说还是他深度思考的结果,对我有一定帮助。第一、第二部分看完了,第三部分智商遭到碾压,以后有机会再读。
投入时间
作者刘未鹏分析清楚了一个概念,即“投入时间”是很荒唐的说法,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机。(p3)
也确实如此,心不在焉的看了一个小时书,翻过了几页却不记得什么内容,不能说投入了一小时用来看书,如果非要勉强说也是自欺欺人。全神贯注地将注意力投注在书的内容上,并在大脑里快速的处理、分析、甄别,与躺在沙发边看电视边看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投入方式,最终的产出就是天壤之别。
实际上,人和人的差别,很大程度在于花在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深度上的区别。(p26)暗时间
作者把你的身体在做一项事情时,如果大脑也在积极思考,那这个思考时间,就是“暗时间”。走路、买菜、洗漱、坐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如果你利用这些时间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的、听的,那日积月累思考量就非常可观了。(p4)
今天有个好例子。在洗碗、洗衣服、洗澡时,我高强度地思考了我所查询的移民信息,充分预想了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形,对自身条件也进行了判断,最终得出结论,目前不具备移民的条件。既然有了结论,也就不会做白日梦般想入非非,影响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专注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创造大块的时间来阅读重要的东西(或编程),因为这样容易“沉浸”进去(心流)。如果没有专注力,尽管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密度极低,乘起来得到的结果仍然很低。反思
反思是让人得以改进自己的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举个例子,作为程序员,相信没有人不知道能修改自身的程序,而能修改自身的程序的前提就是,首先这个程序必须有法子能够指向自身。(p11)问问题
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问题(p27):
(1)它的本质是什么。
(2)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
(3)它的只是结构是怎样的。
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常问自己的几个问题:
(1)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2)到目前,我到底有了什么收获呢?
(3)设想自己正在将东西讲给被人听。
(4)设想需要讲给一个不懂得人听活在未来
设想你几年之后的生活,那时你会需要什么技能,认准、认定了,现在就开始准备(p29)。如果你能看到1年后的自己,你就能提前1年准别;如果你能看到5年后的自己,你就可以提前5年准备。现在自媒体的大V们,不是现在才开始准备立马就火的,而是他们可能提前几年看到了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