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典型的内向的人。
大学时,舍友看我三不五时参加活动,和社团的人吃饭见面,偶尔幽默一下,总以为我是个外向的人。实际上,经常见面的朋友,不过是磁场接近,臭味相投罢了。常常,我是一群人当中坐在朋友旁边,倾听多于接话的人,而更多时候,我会拒绝掉各种聚会,因为不熟的人使我非常紧张,既不懂得如何自然地搭话,也想不出各种话题。
我犹记得大学时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和我搭档的是一个社交能力非常强的女生。大会茶歇期间,各国代表围在茶歇点心桌附近进行交流。大家三三两两地站着,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谈话圈子。当时我身边站着两个女生,她们是朋友一起组队代表一个国家。我本想与她们搭话,但是在“正经地继续讨论会议议题”和“平常地聊天”中徘徊,不知如何开口。我观察周围三三两两的谈话圈子,正式交流探讨议题和日常聊天兼而有之。而我因为社交紧张,头脑空白,头皮发麻,窘迫地站在那里,形单影只。没过多久,两个女生就加入了别的谈话圈子。再看看我的朋友,已经因为她自然而熟练的社交能力,聚集了越来越多人到她的谈话圈子了。我深深地陷在否定自己和羡慕的情绪当中,至今难以忘记。
尽管我阅读一些讨论内向的书,和别人交流我的困惑,却从来没有真正解决过我的问题,时不时地又陷入羡慕外向型的人和怀疑自己的漩涡当中。
直到大概一个月前,我在油管上看Gary Vaynerchuk的一个视频才解开了我长久以来的困局。Gary是当代互联网营销领域的佼佼者,90年代在互联网还没有完全普及的时候,就早早开始通过网络传播产品了。问答环节中,一个女生提出了一个关于自己内向性格的困惑。而Gary也非常简洁有力地回答她,“你如果想要像外向的人那样,你就不断练习,去实现目标;而如果你更加愿意安静地自己看书,那你就做原来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你决定一条路,并且走下去。”(大意是这样。)
道理说来非常简单,但是作为一个曾经在两条路上反复犹豫的人,我一下子明白自己应该做的是认定一个选择,摒除干扰向前走,而不是左右观望。这就好比一个人留长头发时想念短头发的清爽,而剪了短发又想念飘飘的长达,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若是放在一两年前,我对Gary的回答可能不以为然。但是毕业后从事销售的经历,才让我对他的回答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有一段时间,作为产品供应商,我需要打电话给不同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寻求合作。最开始,每一通电话,我的手和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因为紧张,语速也非常快。每次如果拨出的电话没有人接听,我就非常庆幸地挂断电话。而往往在打一个新的电话之前,我要花十几分钟进行心理建设,鼓励自己。这种状况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直到某个拐点到来,我发现自己对于打电话已经没有非常强烈的抗拒,难度系数大幅度降低。
这个经历使我相信,一旦我下定决心去锻炼各种沟通和社交技巧,哪怕这些挑战令我充满恐惧和挫败感,我是可以在那些失落和自我怀疑中一步步成为一个伪外向型的人的。
以前在英语机构担任助教时,一个外教和学生老师都玩得非常开,一开始我总以为他是个外向的人。后来一次交流,我才知道他曾经根本不敢和人说话。我相信一定有着比我更为内向的人,通过不断训练自己的沟通和社交技巧,摆脱不善言辞和安静的形象,成为一个伪外向人。
当然,对于不想改变的人来说,摒弃杂音继续做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相较于与别人的相处,和自己舒服地相处要重要得多。
坦白说,我还是非常享受做一个内向的人的,独处时或阅读时带给我的充实和踏实,远远胜过透支精力的各种聚会。无论你是哪一种类型的人,希望你都能够接受自己或成为想要成为的人,和自己舒服地相处,实现自己和自己的小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