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合作学习的误区
目前,合作学习成为一个热词,许多老师都在探索和使用。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合作学习理论的学习,不掌握切合教学实际需要的合作策略和技能,广大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时,往往会步入一些误区,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把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许多教师误把小组学习当成合作学习。认为,只要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的学习,自然就是合作学习。于是,随意地、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进行谈论,学生既不知道如何与小组中成员交流互动,也不知道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与义务,又没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的,要么个人埋头自学,要么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搭便车。这样的学习就不是合作学习,但这种假合作是普遍存在的。殊不知合作学习是要掌握一定合作技能,遵循一定合作规范,采用一定合作策略开展的有序的互动交流活动。
第二,把分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分组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区别在于是否“合作”二字。合作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互动、交流”。学生虽然分了组,但没有构成合作关系,就不能称为合作学习。真正的合作是小组成员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有强烈的“荣辱与共”感,有结构化的合作方式,或互助或协同,用明确的个人责任确保合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掌握合作技能,所以,实施合作学习就等于在学科学习之外增加一项学习内容——合作。而教学生合作,就一定涉及合作策略和合作技能,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训练学生掌握合作策略和技能。
第三,把合作小组变成偷懒者的避风港。在许多课堂的合作学习小组中,我们常常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缺乏责任和任务,或无所事事,或干与小组活动主题无关的事,这就不是真合作。因为在小组的掩盖下,比传统课堂更能逃避学习责任。对于不参与学习的学生来说,小组成为了掩护逃避学习责任的安全港湾。这就严重违背了合作学习使所有组员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的初衷。暴露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监控、观察职能的缺失,没有落实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任务和责任。因而,这种合作就是假合作,是无效合作。
第四,把合作小组当做“微缩课堂”。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课堂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如果在小组学习中复制这种不平等的、缺乏合作的交互方式,课堂就演变成了“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交往模式。差学生在小组中仍然是被动的听众、没有表现的机会;好学生会在小组中包揽一切,这时课堂只是将传统课堂进行了“微缩”,课堂的实质没有变。在这种“微缩课堂”里,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形成合作关系,这不仅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也限制了好学生的发展空间。因而,要防止大课堂变成“微缩课堂”。
第五,把合作学习当做“课间休息”。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边互动,教师在课堂内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和倾听者的角色,因而会更“忙”。但在不少的合作学习课堂中,教师误以为布置学生合作任务后,老师就可以“闲”下来,在课堂内显得悠闲自在。缺乏教师有效指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费时低效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还会产生许多新问题,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合作过程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倾听、监控、观察梳理问题,及时予以引导。因而,合作学习的课堂不是老师“休闲”的课堂。(西夏合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