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一位家长给我“诉苦”,很理解这位家长当下的心情,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她的语言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今天就作为一个案例来分享:
其中一个事例:孩子回家后先看电视,没有按时写作业。妈妈回到家就说:“你又看电视,不先完成作业,你就看吧,作业不要写了。”(我理解妈妈说这话是想孩子赶紧去写作业。)谁知,孩子却说:“不写就不写,是你不让我写的。”继续看电视。妈妈心里的火蹭蹭地往上升,就又说:“那饭你也不要吃了,饿着吧。”可实际上妈妈却盛出饭放到桌子上,希望孩子能快速过来吃饭,可孩子不吃。家长的言语继续升级……
听后,我问:“你说这些话都是你心中想要的吗?”妈妈说:“当然不是啊。”再问:“你想要的是什么?”妈妈回答:“我希望他能自己安排好自己的事情,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那你这样的说法像不像摆了一个迷魂阵?”家长似乎有所感知,点了点头。其他几件事情我也是采用“重复、反问”的方法来引导家长来领悟。
像这种正话反说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会有所发生,就像老公在外边喝酒没有回来,自己明明很担心,嘴上却说:“你在外边疯吧,还回来干啥呢?”可能还有更难听的。这种说话方式与自己想达到的目标完全是南辕北辙,所以就有了付出很多,得到的却是相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