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是我从少年时代一直到现在都很喜欢的明星。相信在很多人的心里,胡歌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是完美的男神。不过,他在一次采访时却说:“如果有一天胡歌不像说的那么好,我不会担心,反而觉得是一件好事。因为一个人,只有越真实、越像一个普通人,才会有更多的可塑性。”
深以为然。这是多正的三观!这样的态度不仅适合我们自己,也适合我们的育儿观。真诚地面对不完美的孩子,不控制、不批判,全然接受孩子,让他有一个轻松的环境,可以在试错中去体验生活,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活出一个丰盛而不用力的人生。
活出丰盛而不用力的人生,是我对自己和孩子的期许。
允许自己和孩子犯错,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为人父母,我常常会陷入矛盾又恐惧的心理。特别害怕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那些性格缺陷,带给孩子不好的体验。但后来读过一些育儿、心理学的书之后,才开始慢慢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我尝试着成为一个轻松、充满爱的妈妈,而不是被恐惧情绪支配得喘不过气来的妈妈。而且我知道不管我是怎样的妈妈,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小人儿都会无条件地爱我。所以我不害怕。做不好也没关系,每个人都可以犯错,给自己足够的耐心,让自己成长,才会有足够的耐心去陪伴孩子成长。
每次别人说,我可做不到像你那么有耐心。我都会告诉她:我也有很糟糕的时候,但是我会在平静下来的时候告诉孩子我的感受,告诉她我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向她道歉,告诉她,即使你做了一些让妈妈觉得很生气的事,但妈妈依然爱你,然后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其实许多时候,我们对孩子大发雷霆,是因为我们不理解孩子,不知道孩子成长的规律。
这个学期,一一有一个行为让我特别头疼。有一段时间,她特别爱说:“打死你”“揍死你”“臭死你”之类的“狠话”。一开始听到她这么说,我真的太震惊了,也非常生气严肃地告诉她:不可以这样说,你说这样的话时,就像一个小坏女巫一样。
后来,上网一查才知道,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发育阶段,说明孩子的语言和心理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理解了这是孩子发育的一个阶段之后,我才没那么担忧。当她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我才能做到心平气和地向她表达我听到这话的感受,以及了解她说这话的背后所要表达的情绪。我会告诉她:听到你说这样的话,我很难过,我会认为你讨厌妈妈。你现在是生气了吗?以后生气了可以说“我很生气”;不想要的话,可以说“我不喜欢,我不想要”,好不好?那样妈妈才知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才能更愉快地相处。
现在一一已经很少说狠话了,慢慢地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我她的想法。
还记得在她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给她拿了一颗锌片了,她还固执地一直指着要。最后我有点生气地说,药不可以吃那么多的,妈妈不给了。后来才知道,她的意思是,我吃了一颗,妈妈也拿一颗吃吧。
所以有时候,你以为孩子是无理取闹,其实却是在表达对你的爱。
那次之后,当孩子发脾气或者做出一些所谓不好的行为时,我常常会反思,会跟她确认,她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带着敬畏之心去陪伴孩子,与孩子分享生活体验
对于孩子,我们要有不管教的勇气,带着敬畏之心去体验孩子的一切,倾听孩子的感受,不指责,不批判,而是去理解她。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以过来人自居,向孩子传达“听我的准没错”。但是我们的经验、我们的知识真的是对的吗?那也未必。先不说,我们凭着那些经验可能也没有过得多好,就是曾经信奉了多少个世纪的“太阳围绕地球转”的理论,还不是被推翻了。说不定“地球围绕太阳转”这样的论断,有一天也会被推翻。在这无常的世界里,谁知道呢?
很多教养书籍也告诉我们,要学会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告诉孩子解决办法。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那本书里描述了很多社会交往的场景的引导方法。核心的方法是“我能解决问题”,就是引导孩子一步步去思考解决的办法,体会他人的感受,以及考虑他的行为后果。非常建议大家看看。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分享生活体验,而非告知结论。少一个答案,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种可能。当我们带着谦逊之心去教养孩子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和尊重。
充分发挥语言的力量,给予爱的夸赞
一一这个学期在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上的进步都是肉眼可见的。上个学期的她连话都还不太会说,这个学期的她却可以很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进步真是让人欣喜。
回想起她的成长,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健康最重要,其它一切不过是锦上添花。每个孩子自有自己内在的成长节律,只要放手,她会成长成一个让人骄傲的人儿。
就像现在,我特别骄傲,我的一一会打从心底里夸赞和鼓励别人。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某件事的时候,她会在适当的时机温柔地说:XX,加把劲。也会经常夸同学:你好棒,你画得好棒;太棒了……
我是一个不太会夸人的人,但是一一却可以如此自如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喜爱和赞美,我想除了受爸爸的影响,在学校里,肯定也是受了老师们很大的影响。一个孩子,只有她自己感受到了善意,她才会向他人传达她的善意。
常常看到老师们在群上说:孩子们真的很棒!一级棒!超乎我们老师的想象……
她们对孩子的喜爱溢于言表。
一一经常放学回来的时候也会自我夸奖地复述说:今天老师夸我了。说我在XX方面做得很棒。体检时,集体表演后……放学回家的路上,她常常会一脸骄傲地说:我们小三班的小朋友最棒!
哈哈~在她脸上我看到了妥妥的班级荣誉感,那是当年我的班主任一直希望我们拥有的。
在一次和叶老师的交流中,她告诉我:孩子和我们分享事情的时候,其实就是变相在说“夸夸我”,所以我们经常夸孩子,夸的时候还会非常具体,这样孩子更加能体会到老师真的有用心听我说话呢。
老师们都如此用心地去夸孩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夸夸我们最爱和最爱我们的小人儿呢?
听见孩子的声音,及时回应孩子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体检的那次,老师们鼓励孩子,没有说不用怕,而是说,怕也没关系,老师可以抱着。发体检本的时候还“忽悠”孩子们说,只有最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拿到这个通行证。最后全班都有。(果然,孩子们走过最长的路是老师的套路。)
老师们如此理解孩子,认可他们的情绪,并且给予安抚,还用游戏力去鼓励他们,这是活生生的示范,让我受益良多。
还有一次放学后,一一很不开心。我询问原因后,才知道她与同学起了冲突。于是咨询了叶老师这件事。为此,她还专门去找一一了解情况,综合各方面,耐心地跟我分析孩子们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
后来我才知道,班上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小摩擦,他们也会常常请老师为他们评理。老师们俨然是判官的化身。而判官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需要的不仅仅是对这件事的公平处理,还有对每一方孩子投入的关注和爱。
每一次冲突都是孩子们成长的好时机。谢谢老师们用足够的耐心和包容给孩子们试错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的体验中,学会解决问题。
我算不上是一个很主动的人,但在每一次与老师的交流中,我都能感受到老师们真的有很用心地在听见孩子的声音,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因为老师们的包容、理解和爱,我看到了班里孩子们普遍体现出来的友好、稳定和极具安全感的笃定。孩子们何其有幸,在成长中遇到三位这么有爱、懂孩子的老师。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爱之深责之切,不过是一场执念
现在谈到教育,说得最多的应该就是“内卷”和“鸡娃”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特别容易焦虑,害怕孩子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不了足,于是逼着孩子去做很多事情,去学很多。孩子压力大,为人父母的我们压力更大,以至于许多人都笑言和孩子的关系是:前一秒是母慈子孝,后一秒是鸡飞狗跳。
火极一时的电视剧《小舍得》中的田雨岚以及后来的南俪都是“鸡娃”的代表。可最后她们的孩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我们到底是要教养一个什么都是第一的人格不健全的孩子,还是要养一个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孩子?
还记得纪录片《零零后》中有一个也叫一一的女孩,从小不爱跟任何小朋友玩,独来独往。但她的父母非常理解她的行为,没有去责备。当别人问她为什么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时,她却笃定地说,我有权利这样。这样的孩子有边界感,有安全感。长大以后的她,不再是那个让人担心无法融入社会的孩子,而是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教育内卷的大环境下,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很难做到完全不焦虑。唯一能做的是:经常自省,让自己尝试着放轻松。
和一一刚开始做数学游戏的那段时间,是我和她最为鸡飞狗跳的日子。真的,那时候的我,感觉对她已经忍无可忍了。曾经对她的赞赏,在一遍又一遍教她认数字中,消磨殆尽。
关键是,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该会的她还是不会。或者前一秒还会的,后一秒就完全不会了,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生无可恋。她经常说:妈妈你又生气了,你不要生气好不好?我保证下次不会这样了。或者明显地表现出,我不想学,我不想做。
看着她,心里涌出难以言说的矛盾。我知道自己不能这样,要多鼓励她,要好好教。但当很多遍之后,还是忍不住发脾气。
后来,叶老师建议我去网上找一些数字启蒙的音乐和认知方法给她听和看。并且强调,如果实在不愿意就不要强迫她。在这样轻松一点的环境下,一一真的很快就认识了一些数字。而老师们也有及时关注到她的进步,给了她表扬,她那被我戳伤的自信心才渐渐被修复。后来,还一度非常乐意去做相关的游戏。
有时候,爱之深责之切,不过是我们的一场执念。事实上,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做那件事情的快乐,她才会打从心底去热爱它,才有可能去坚持和做好它。所以,现代教育那么推崇游戏力是有道理的。
我们大人也一样。很多人都说要自律,非常痛苦地去坚持做某件事,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相反,如果我们能找到做那件事的意义,每一次做它时都能感受到快乐,那大概率是很容易坚持的。都说自律得自由,其实让自己快乐才能自由自律。
关于孩子,我们没法做任何预期,孩子自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不去干扰她,给予充分的养分,然后静待花开。让我们和学校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未来拥有丰盛而不用力的人生。
最后,我想说的是:育儿就是一场修行,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记得给自己多多的爱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