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然后吃饭,爸妈教我第一首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
当然我太小,字都不认识,只是想背完赶紧吃饭,自然无力欣赏。却给餐桌带来很多乐趣。
学校组织旅游,爬到山顶,精疲力尽,然而俯瞰群山,暮暮苍苍,脑中来了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同学都笑了起来,说考试结束了,别背了。
初中班级组织过一次活动,全班徒步到机场,当时走了2,3小时。 我刚查了下是10公里。语文老师看我们一路叽叽喳喳,就提议一路背诗词和文章。“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似乎我们在走那八千里路了。 琅琅如歌,引起吃瓜路人侧目,赞许不已,甚至还有老者鼓掌和之。
大学是自由的,没有古诗词的学习任务,大概有远比这些有更多诱惑的东西。影视作品变成了语文老师了。“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到了社会,成家立业忙忙碌碌,偶尔唤起点记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
然而,就如饿要吃饭一样,古诗词的基因已经深深根植内心,越来越多的回忆使自己确信这是最好的菜。去图书馆,书店,与文友切磋都成了最大的乐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体会这些情绪,也思考这些情绪的缘由和价值。古诗犹如古文人的流行歌曲,宣泄感情,风流文采,激昂江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岁月如歌,细细品赏一首诗词。即使没有当时的曲调,也能穿越时空,似乎有个知己,神交一番,各自翩然而去。留下些神韵,使你可以写首自己的歌。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