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已经过去大半,身边的朋友还有许多没收到offer,或是收到了一些不如意的。据说,今年的校招形势严峻,尤胜往年。我们这些即将被一脚踢出校园的年轻人,又要开始一场头破血流的拼杀。这氛围,简直熟悉得不得了,尤记得当年那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刀光剑影,战争味十足。现在想起来好像是上辈子的事了,但过了几年舒坦日子的我们终究免不了故地重游,只能拾起生锈的长矛大刀,充实粮仓,备足弹药,再次和竞争这个高调的鬼魅来一番你死我活的厮杀。咳!真是阴魂不散!
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让人感觉落寞的是这时候的校园,简直像极了战场上的后方阵地,氛围十分诡异。从前洋溢的青春和四射的激情都慢慢变了味儿,校园里到处是精神上缺胳膊断腿的年轻人,脸上写满了沮丧、不甘和迷茫。和朋友聊天,两句话能叹三口气,两张看破红尘顿悟世事的脸,还说什么生来骄傲,现在简直差一点儿就要掉入生无可恋的深渊去,还是一人一把扫帚,低头扫扫自己破碎的玻璃心吧。回想几个月前,自己还盼望着早点离开校园,现在却整天忙着跟怀疑和否定两个大老怪过招,也是操蛋,嫩兵嫩炮,这仗是真不好打。
不好打,那逃吧。能逃去哪儿去呢?这个问题我已经琢磨了好久。幸运的是,在敏感时期,我身上的触角好像都打开了,吸收着身边一切读到、见到或是听到的经验之谈,它们常常让我觉得灵光乍现;虽然幼稚,但也写下来,算是留点儿印记。
前两天,读到一篇熊培云先生的文章,他说,现代人应该重新学会从时间的角度思考问题。说的是,这个世界越来越快,越来越快,人们在空间上的转移需要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于是,人开始变得只能以很短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特别是在大城市,人好像都在刀尖上求生存。放在以前,这叫“鼠目寸光”;而在今天,这叫有执行力。以前听学校里的一位教授说“要用一生的长度去思考问题”,当时不以为意,现在想想,简直奢侈!又想到《论语》里说,孔子听说季文子做事三思而行,劝他想两遍就可以了,“再思可矣”。人家都说这是因为季文子这个人太磨叽了,孔子因材施教,才这样开导他。关于一件事需要想几遍再去做这个问题,我一直搞不明白。有时候,我会东磨西蹭,最后不了了之;而有时候,脑子一热,我就像脱缰野马一样奔驰而去了,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但在秋招的过程中,我所看到的大多数人都是后一种情况,人们不约而同地呈现出一种无脑状,无意识地享受着惰于思考的过程,并同时感到焦虑。
在我还不用找工作的非常久远的以前,曾写过一句朋友圈:“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只看到贼挨打,没看到贼吃肉。这两个都不对。”道理都懂,搁自己身上,死活不会用。每年一到校招,理想和现实这对难兄难弟就要大张旗鼓地重回舞台,接受一波又一波人的评头论足。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到底应该坚持自己高贵的理想,还是应该找一份符合世俗标准的体面工作,这简直就要成为一个类似to be or not to be般的亘古难题。
我最喜欢的大学老师曾说过一句特别拗口的话,他说:“现在的无趣感,不过是因为他长期忽视历史与现实琐碎的经验具体所具有的意义,喜欢形而上而受到的报复。”这说的虽是人文学科的人的通病,但在大范围内,也适用于即将走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
所谓的理想不一定高贵,世俗也不一定无趣。如果有幸选择了一个较常人需付出更多的理想,那承担它带来的后果也就理所当然,这个后果可能是他人的不解,可能是很长的时间里都不能“出人头地”,但这个过程本身,一定是痛并快乐的;如果选择了遵从世俗对成功的定义,也许你会更喜欢房子、车子和票子,也许有一天你成功了,光鲜亮丽地出现在世人眼中,但这背后,也一定有着难以启齿的艰辛;又如果,你选择过平稳的生活,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流水般的日子一天天地过,你就觉得充盈和快乐,那也十分自然。所有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就意味着必定会途径这条路上的荆棘,它们有可能是自己的汗水和泪水,也有可能是他人的非议和不解;世上的道路千千万,只要你选择了一条,就成了那个既有肉吃也会挨打的贼,肉不会跑,打也一定会挨,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今天,看到一场TED演讲,演说者叫Ruth Chang。她用一场十几分钟的演讲向听众说明了如何作出困难的选择。她认为,一些选择之所以让人们感觉困难,原因在于供选择的多个事物具有不可衡量性。试想,如果让你在9和2两个数字中选出更大的那个,这一定算不上一个困难的选择。而如果让你在数字9和一条绳子中选出更好的那一个,情况就不同了:这两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我们生活中的所有困难选择都像这样,无法从科学的角度作出决定,因为它们无法用数字去衡量,因此,选项间也不能简单地用>、=和<来连接。Ruth Chang认为,这种时候,选择就涉及到价值衡量。一个人是要当律师还是当哲学家,住在城市还是乡村,养一只猫还是一条狗,这些问题本身是无法用科学的态度作出选择的,而只能听从内心的声音。每一个选项背后都有对应的好处与坏处,罗列出所有选项的利和弊,倾听内心的声音,才能做出真正合理的选择。而这种内心的声音,也就是每个人的价值判断,也正是这种内心的声音,让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在涉及到价值衡量的复杂选择里,不是外界的条件和因素促使我们做出一个选择,相反,是我们先依照本心做出了选择,再为这个选择寻找支撑的原因,最后从心里上说服自己,我做这个选择是合理的,因为一二三四。如果从一开始就认清这个过程,在校招季中的我们,虽不至于如鱼得水,但最起码不再患得患失,选得舒心、安心。
所以,说到底,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不管是在企业扩招的黄金年,还是在“拥抱变化”的黑铁年。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没有必要禁锢自己的脚步,走出象牙塔的我们,只需认清自己,也就看清了前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