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第五回晴雯之判词
《红楼梦》中的丫鬟们,若论知名度和好评率,大抵是宝玉屋里的晴雯占了先。不同于传统社会对袭人温柔敦厚的偏爱,现代社会崇尚个性与自由,而曹雪芹一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又一句“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不知戳中了现代人的萌点。
1.怡红院的“尖儿”
其实,不管是论颜值还是论能力,晴雯都毫无疑问是宝玉屋里的上上下下多少丫鬟的一个尖儿。单说长相,晴雯“水蛇腰,削肩膀”(清代审美偏重削肩、柳腰)眉眼又似黛玉,从贾母到王夫人,再到凤姐,甚至那些污蔑晴雯的嬷嬷们都不得不承认,她模样比别人标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
而就身为丫鬟的本分而言,她各方面的表现也多为人所不及。先说女工针黹,宝玉屋中的人,针线功夫,没有一个比得上晴雯,补雀金裘一节,病得只剩半条命的晴雯,也比整个贾府内,甚至包括外面的人有胆识才干——别人一看是未曾见过的东西,连手都不敢下,而晴雯却能看出经纬,以孔雀毛捻了金线将其俄罗斯裁缝的手艺补得天衣无缝。再说陪夜,(宝玉夜间常醒,又极胆小,每醒必唤人)她则是,“睡卧警醒,举动轻便”主人要茶要水的,若是你身为丫鬟听不见,不能及时供应,那实在是业务能力不过关,而晴雯,在这方面也是做得极好的,所以宝玉“夜晚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任皆悉委他一人”,也算是能者多劳。
贾母对晴雯的评价是“我看他甚好,言谈针线都不及他,将来还可以给宝玉使唤的”,连因了一手将病中的晴雯撵了出去的王夫人也不得不承认“她色色比人强”,而且其实,之所以有这么多诋毁,大抵因为“风流灵巧”又不懂得藏愚守拙,惹了小人的眼,也犯了王夫人的大忌。她被逐出大观园的当晚,宝玉便已经想明白“想是他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是啊,在传统社会大家庭中,看似“粗粗笨笨”实则内心城府颇深的人大抵才是有可能笑到最后的人。像晴雯这样张扬个性,掐尖要强,虽然能力超群,但终究不得善终,真真可叹。
2.性情爽利,口角锋芒
晴雯之性如爆炭,表现之一便是常常与人吵架,摔扇子一节,她连宝玉都敢呛;更曾取笑袭人巴结王夫人,说他是“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对那些管事的嬷嬷们也并不唯唯诺诺;而对本来就归自己教育和管理的小丫头们更是直接,说芳官儿和嬷嬷们吵架,便说她不省事“不知狂的什么也不是,会两出戏,倒像杀了贼王,擒了反叛来的。”坠儿偷拿了平儿放在桌上的虾须金镯,她病中也要惩治坠儿,直接撵了出去。触王夫人的眉头便是因为她曾经骂小丫头的时候被她撞见,而王夫人觉得这是“轻狂样子”。而王善保家的最终趁机扳倒晴雯,给她立的罪状也是:“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的,大不成个体统。”
若单看到这里,大抵也不免觉得晴雯是个毒舌刻薄的人,但实际上,处处也都并非空穴来风。呛宝玉确实也因为宝玉当时心中因金钏投井之事迁怒摔了扇子的晴雯,而被她取笑的袭人也确实是巴高望上;更不用说嬷嬷们的倚老卖老妄自尊大以及坠儿偷东西的道德品质问题。其实晴雯都没做错,但她为什么就得罪了这么多人,落了这么多埋怨,以致被赶出大观园,饮恨而死呢?原因就在于她太直了,这里不禁然我想起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曾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所列的自己的“缺点”之一,“刚肠嫉恶,轻肆直方,遇事便发”。即便身为丫鬟,晴雯的眼睛里丝毫也容不下渣滓,人只见她动不动骂人,却不见她其实处处都没有错。她的心比天高其实正是体现在这里。但传统社会,连上层文人的傲气和都包容不了,何况是晴雯这样的身为下贱的丫鬟。她的悲剧根源也在这里。
3.说不得,我挣命罢了
她本是怡红院的大丫头,有支使小丫头们的特权,但她平时也确实是娇养惯了,连麝月也说过,“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可见平日里晴雯在别人眼里也是“装小姐”的时候不少。但这只是因为晴雯觉得,反正你们都愿意在宝玉面前显示自己能干,我也乐得不动。而且她也并非真的只顾自己歇着,什么也不干。她的本分她做得很好,而且还惦记着别人的职守。袭人回家时虽说在熏笼上贪暖休息,也惦记着宝玉的汤婆子,虽然她不知道宝玉平日也不用(伺候宝玉睡觉的都是袭人),宝玉叫袭人,守在外面的麝月不动,她倒先起来了。
其实,我常常想,晴雯身上真的有那种江湖气,就是平时虽然从不显山露水,也不会刻意跟你打得火热,但是关键时刻,可以为你两肋插刀的那种。而补雀金裘一节就是这种性格表现最为明显的。“说不得,我挣命吧了。”本是晴雯在病势沉重之时为宝玉补雀金裘时的一句自言自语。曹雪芹给晴雯一个“勇”字,便是对这种性格的赞赏。平日里,晴雯从不巴结上级,甚至对宝玉也是尽丫鬟的本分而已,并不像袭人那样处处奉勤讨好,还动不动给宝玉两句刻薄话。但她却从未心存歹意。反倒在关键时刻才会显出她的不一样。人人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但真正雪中送炭的人,却不见得是讨喜的人。平时各种不在意的晴雯,那样挣命地去补一个雀金裘,其实也只是怕宝玉着急,气坏了身子。
宝玉忙道:“这如何使得!才好了些,如何做得活。”晴雯道:“不用你蝎蝎螫螫的,我自知道。”一面说,一面坐起来,挽了一挽头发,披了衣裳,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 若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捱着。便命麝月只帮着拈线。
4.枉担了这个虚名
晴雯拭泪,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 并指甲都与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
这是晴雯死前宝玉偷偷出去看她时,她对宝玉说出的诀别之语。这里提到“担了虚名”,是指王夫人因为她长得狐狸精,勾引宝玉,才被撵出去。但实际上,她跟宝玉清清白白,反倒是王夫人颇为倚重的袭人跟宝玉背后“弄鬼”,连跟袭人一路的麝月也让宝玉梳过头。晴雯对与丫头跟宝玉狎昵之事,处处看在眼里,且一贯看不起,动不动就是“你们这些瞒神弄鬼的事,我都知道。”但却从来未到王夫人面前打过小报告,自己更是十分自重。
这里又牵出晴雯的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光风霁月,坦坦荡荡。用她自己的话说:“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宝玉)怎样” 也难怪她要后悔,“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看似聪明伶俐的晴雯,其实才是那个最痴心傻意的人,她自以为跟旁人毫无嫌隙,都是宝玉屋里的,却没想到会有此等下场。
晴雯,也不过是一个略微不拘小节的人,长得好看些,言谈爽利些,会打扮一些,却成了她最终的罪状,实在是不免让人扼腕叹息。有研究者喜欢谈论“晴雯的反抗性”之类,其实受阶级批判的思想影响略大了。晴雯不过是一个有个性有傲气的丫头,其真性情惹人嫉恨,导致其最终的悲剧命运。说到底,是社会对人的包容性不足的原因,其实这一点,我们今天也没有改变多少。似乎只有把自己打磨到足够圆滑,才能保证自己的正常生活,不受人排挤。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晴雯的关注度和好评率那么高:虽然她命运悲剧,但她终究活出了一种,我们不敢选择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