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南山南边的这个村落因为要开发景点,全村二百户人家都列为拆迁对象。最终,不管是真心同意还是无奈同意,一年后所有房屋都被推平,南山南化为了一片废墟。
李南家和所有村民一样,搬迁到了十公里以外的居民区。刚搬来的时候很不适应,满眼除了死气沉沉的水泥,还有就是尘土飞扬的马路和行色匆匆的人,没有了房前屋后的三分地,可以种四季新鲜的蔬果,李南觉得生活突然变得枯燥、忐忑起来。李南在两年前就退休了,原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期待,因为拆迁而成了泡影。他变得无所事事,精神不振。
直到那天,他在街市上闲逛,看到小店里出售钓鱼竿,才让他如获至宝地有了些活力。虽然他没有钓过鱼,可是也听说这是最能打发时间且修身养性的事。
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四周的小河。他沉迷其中,乐此不彼。可是美中不足的是,不知是小河里的水质不养鱼,还是自己技术不行,钓上来的总是令人沮丧的小指长的猫鱼。每回只能心灰意冷地倒回河里。那一天他又看着倒下的小鱼惊慌地在水中四处逃窜,就忽然想起老宅的旁边也有一条特别清澈的河,长满水草的河底总是有成群的鱼儿集聚。很适合垂钓。
第二天,他就兴奋地收拾鱼具,骑上自行车就向南山南村而去。几年不见,熟悉的村口已被密密的灌木包围,当年房屋的废墟已经不见,可是,不知为什么说好的景点丝毫没有动工,而任由杂草、鲜花、果树开满整个村庄。
李南清楚地记得自家房屋的位置,他一路寻寻觅觅,穿过一片桃树与李树混杂的小树林,他终于看到曾经座落在高坡上的宅基地。可是他差点没认出来,现在的高坡上搭了一些褴褛的帐篷,还堆着各种垃圾,周围的草地上三三两两地坐着几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虽然潦倒,倒是个个气定神闲。
他壮着胆子问其中一个看起来较温和的中年人:“这里是南山村吧?”他有些疑惑地看着他,“这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知道?管它是哪里!”他一时语塞。
看着他们旁若无人地挤在一起晒着惬意的阳光,他不敢再打扰他们。他离开营地,继续自己的计划,去找曾经的小河。
在高坡脚下不远处,那条小河果然还在那里静静流淌,发出轻轻的潺潺水声。里面的鱼儿成群结对,他兴奋地投下了鱼竿。
不知过了多久,他几乎忘了时间,天色开始暗沉,而肩上的背篓已装了大半篓鱼。他才想起还要赶十公里路回家。他慌忙把沉甸甸地的鱼儿挂在自行车后架上,骑上就走。他经过那个高坡时,远远发现流浪汉们正在空地上煮饭,有袅袅的烟雾升起。闻道谷物的香味一阵阵飘来,他突然觉得饥肠辘辘。
他想到背篓里的鱼,就停下脚步,他掏出几条,走上前,递给那个在火堆上忙碌的老头。“老伯,新鲜的鱼煮汤很好喝,送给你吧!”老头开心地忙不迭地接过,嘴里应承着:“真是多谢了,我真愁他们送来的粥填不了肚子,现在有鱼就太好了,要不你也一起随便 吃点?”
李南求之不得地点头,随口问他:“是谁送来的粥啊?”“那是一个叫红十字会的组织送的。”说完,老头就忙着处理鱼走开了。
李南的晚饭就和他们一起,就着薄薄的稀粥,还有鲜美的鱼汤,边吃边聊,他才知道他们是个流浪团体,通常捡破烂为生,实在没有收入时,头儿会联系福利机构解决温饱的问题。一般他们会四处流浪,但是发现这里风景特别好,就不舍得离开了,一晃已在这里呆了三年。
李南听着,有种莫名的羡慕从心底升起,这样自由的生活多好啊!可是......记挂着家人,他还是匆匆地离开。
回家后,他说了所见所闻,可是居然没有人相信。他发誓,下次一定拍些照,以作证据。可是,过了几个月,他故地重游时,却再也找不到这些人。只见到处竖着的高高的围墙和推土机的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