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年读了很多书,但是回头想想好像又没有读过很多书,脑博士戴戴教授曾经说过“让知识长进脑袋里的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那么如何让知识长进脑袋里呢?那就是从书中挑选出一句话,不断的去践行他,让他与你的实际生活融为一体。我相信当你在生活中开始不断的践行这一句话,你也会让知识长进你的脑袋里的。
2020年,我的一句话是出自于《论语·学而篇》第四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最初遇到这句话,是在《曾国藩传》的同读书院里,在同读的过程中发现曾国藩为了圣人这个目标每日都会三省吾身。坚持写反思日记,并且把日记拿出来给朋友看,让朋友一起监督。这样的反思日记让自己从凡人成长为圣人。基于此,我们同读书院的小伙伴开始建了一个”每日三省吾身“的群,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啊?就是你虽然知道反思很好,但却不知道怎么去做。当我进群的时候,看到大家都会写“日清单”来复盘反思,我也开始去写,但很容易写成流水账,对自己根本起不到反思成长的作用。这个时候,我迷茫了,为什么我的反思没有起到让我成长的作用呢?还是说我其实每天做的并不是真正的反思?我的”日清单“只是在记录,并没有”思考和修正“。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反思呢?
也许哲学家西塞罗在《论老年》中的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什么是反思。“我应该不会拒绝从头到尾地把生活再过一遍,只是希望能够获得唯有作家才有的特权——在‘再版’的生活中修正‘初版’的错误。生活的悲哀之处在于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又聪明得太慢。等到你不再修正的时候,你也就不在了。“
从西塞罗的那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当一切都开始收尾时候才能够看清楚前面所有的事情的对错成败。就像一部电影,只有当他结束的时候,我们才能对剧中的情节,桥段做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思自己,也是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中的自己。当你把自己置身于事情,场景之中时候进行的反思往往无效。因为你找不到支点,你无法通过揪自己的头发让自己脱离地面。
比如很多时候,一件错误的事情,以长远的角度看,他是对你有益处的,甚至成全了你。
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在你很久之后回顾时,发现也许没有这个运气,你的人生也许会过的更好。
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怎么抽身出来呢?我选择的办法就是像孔子那样对自己多问几个问题,有点感觉像灵魂出窍哈。
我们再看看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简单的问句,却包含了”诚,信,知行合一“这些为人行事的准则,需要反思的是自己在每一件事上有没有秉持这些原则。即坚持一种原则作为基石,,通过反思自己行为和认知是否匹配,不断调整行为,修正认知,不断迭代循环这个过程,加速这个过程,让行和知始终保持在一个动态的平衡。
这种反思才是有效的。就像我们每天的演讲作业打卡都会有一个朗读后的感悟以及作业迭代。最后,你不走在一条行动的路上,就会迷失在选择的路上,那样你连修正的机会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