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相貌平平,但从不与别人起冲突,知足常乐;他们能力一般,但拥有幸福的家庭和朋友关系,内心富足;他们毫不起眼,但办起事来总会得到“贵人相助”,人缘超好。也许,你会说那是因为他们运气好,从来没有“遇人不淑”。但,我想说的是在“运气”的背后其实是能力的展现,这种能力就是——说话。
一、你会说话吗?
我们都有这样一种体会,认为有些人天生就外向,很会说话,但有些人就是内向,不会表达。其实,会不会说话和性格是无关的,说话是一种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那就是可以训练培养的。第一,我们要明确说话的目的。在研究了很多高深的定义后,我把说话的目的简化为2个,那就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我认为,任何成功的说话都必须建立在正确传递信息的基础上。比如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如果讲错了,那就是误人子弟,不能称为成功的课堂。在正确传递信息的基础上,我们要合理表达自己的感情,还是拿自己做例子。假设我要批评学生没完成作业,我只把重点放在他如何不听话不完成作业上的话效果肯定不好,因为我只完成了信息的传递。此时,我还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让他意识到这不单单是作业问题还是影响他个人发展的诚信问题,在感情方面打动他,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传递情感是说话最重要的部分,情感传达得好与坏直接影响了听话人对信息的理解。所以,在我们开口之前,不妨向内去探寻一下自己的情感需求,将自己的需要和他人的境况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说话的目的。
二、你想向谁说?
明确了说话的目的后,我们还要考虑说话的对象。同样的一句话我们对不同的人说,效果是千差万别的。你在A那里很完美地达到了说话的目的,但在B这里你的话只能算作“废话”,这常常让人很苦恼。这苦恼的背后其实反映了我们对识人的欠缺。
这种古老的理论叫做九型人格,传承到如今全靠一张嘴,具有很强的神秘色彩,是现代心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工具。人格是从婴儿时期就已经形成的,不管我们的性格如何,人格都会伴随我们终生不会发生改变。单看每种人格的特点,你可能会觉得好像你都有,但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主导人格和1-2个在不同阶段展现的附加人格,由这种主导人格表现出来的种种性格特点是我们识人沟通的重要切入点。当我们对身边的人进行人格识别后,就可以“投其所好”,进行有效沟通了。
记住最重要的一点,沟通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说话的对象听了什么。根据九型人格的不同特点,我设想了以下几个场景:
三、你该怎么说?
一句相同的话由不同的人说,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所以,想要成为真正的说话高手,除了明确说话的目的和对象外,还需要牢记一条说话的准则,那就是——非暴力沟通(NVC),解决该怎么说的问题。
简单来说,非暴力沟通就是倾听彼此的心灵需要,用充满爱意的方式来说话。这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他的著作《非暴力沟通》中所倡导的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儿子和母亲消除了多年的代沟矛盾;通过非暴力沟通,情侣间顺利破解了一见面就吵架的魔咒;通过非暴力沟通,被害人成功摆脱了加害。这种充满爱意的沟通方式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
按照“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方式学习怎么说话,把原来的坏习惯改掉,你会发现生活真美好~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即观察),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我们需要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是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觉(即感受),例如伤心、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自己的需要或者愿望,从关注他人到关注自身,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最后,立即提出具体的请求,将请求用肯定的方式直截了当告诉他人,讲清楚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举个例子:当你受不了旁边的噪音而无法专心致志时,我们先不要生气。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先分析一下所处的环境,找出噪声源,原来是同事在哼歌。接着,想想自己刚才的感受,是无法专心工作而感觉烦躁,进而得出需要安静的需求。最后,我们要合理提出自己的请求,那就是我现在需要集中注意力,请你保持安静。假如不是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我们可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说出"别唱了,烦死了"等话语。这样做不仅达不到沟通的目的,而且还伤了和气,长此以往,办公室的氛围就变得很尴尬。
看到这里,对于我在开篇所提到的那群人,你还会觉得他们全靠运气吗?最后,给大家来个推荐书单。切记看一百遍不如去做一遍!
PS:这是在简书更新的第十篇文章,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注。虽然不常更新,但希望篇篇精品,坚持在知识型写作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与你共勉!
欢迎转载,请先与作者联系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