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技能熟练之后,娃就得了这种病。
不管之前在干嘛、玩儿得有多投入,只要妈妈一进厨房,立刻就要过来抱大腿。
行为触发之迅速,目标之明确,表情之执着,只有妈妈去洗手间能堪堪与之相比。
一手抱娃一手做饭,多少人迫不得已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看了好多案例,有的到两三岁还不会自己好。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其实也容易理解:
啊我妈又走啦,不行我要妈妈抱,妈妈你快来陪我;
妈妈又去玩儿锅碗瓢盆响叮当的游戏了,不行我也要去。
另外,临近饭点,孩子一般都饿了,也容易吵闹。
第一个是对妈妈的依恋,第二个是好奇和要参与,第三个最好办,饭点之前稍微给孩子吃点东西,别让孩子那么饿。
了解对手之后,我们再来逐个击破。
从半岁开始,到差不多两岁,孩子对妈妈的情感依恋会持续增长到一个高峰,在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才会开始逐渐下降。
所以,被娃粘得不行快要控制不住内心的洪荒之力的时候,要提醒自己,不是就你家娃这样,别人家也是一样的鸡飞狗跳。
这个阶段的娃,妈妈离开之后如果还总表现得情绪稳定不吵不闹,那才真是见了鬼。
这样想想,是不是会稍微好过一点?
调整好了预期,再来看看有哪些是可以帮到孩子的。
毕竟,帮助孩子,就是帮助自己啊。
拿吃饭来说,这一顿吃得差不多了,孩子自然会放下食欲,去探索别的。如果没有长期的挨饿史,没有哪个孩子会把自己一直禁锢在食物周围。
依恋也是同理,平时多用心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有身体接触,没事多和孩子玩儿躲猫猫。你在这里花费的精力,会拿到堪比一线房产的收益率,帮你省下很多很多的麻烦。
再说到第二点,小月龄的时候比较好办,菜可以提前煮或者蒸,米粉直接冲,这些基本上见缝插针就可以搞定。
稍大一点食物复杂了,可以让娃坐餐椅上,吃点提前准备好的食物,然后看妈妈表演做饭,“咱们今天做香蕉饼吃,你看,我们拿这个碗把香蕉碾碎,打个鸡蛋,再放些碎菜叶,啊,可以开始煎啦……”煎好了就给娃拿着吃,有吃又有热闹看,一般都能坐得住。或者给娃一些边角料玩儿——白菜叶子,土豆,面条,削下来的胡萝卜皮儿……
再大一点,这些法子糊弄不住了,再给娃的厨房探险升下级——请娃来帮忙(帮忙擦地,把菜从塑料袋里搬出来,把白菜叶子撕下来,把豇豆截成一小段一小段,把废料丢到垃圾桶……);给娃一些安全的餐厨具,让他帮忙给泰迪熊做饭;还有一个终极大招,是让娃帮你洗碗洗菜……
一定要清醒的记住,安排给娃的这些活动,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尽量减少你做饭时候娃的哭闹。所以,如果最后发现你家厨房跟被洗劫了一样,要提醒自己——
好歹,我把饭做完了不是?
当然,鉴于娃在变数方面属于和成人完全不同的物种,要尽量把厨房时间控制在一个短小精悍的范围内——所以,各种省力小家电买起来啊,能外包出去的家务,一定不要犹豫(特别是外包给队友!!!)。
一个人独自带娃的朋友们,你就算一算,家务钟点工一个小时30块,早教陪玩一个课时200,你愿意把时间花在哪个上面?
总之,正常的娃到了年纪必然会迸发出对厨房的极大兴趣,与其如临大敌的去与他作斗争,不如顺着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一下,让他在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里探索。
毕竟,和费心费力又不讨好的阻止比起来,引导只需要妈妈稍微花点心思,还能有好多额外收获,性价比不要太高。
不过,说一句悲观现实主义的话,这些都照顾到,也不能完全治好这种病。当娃又抱着你的大腿瞪着无辜双眼望着你,而你焦头烂额甚至气急败坏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
这货是我亲生的!
懒妈邦:
本硕临床与应用心理学,本行做心理咨询,后来进了早期家庭教育这个行当,家有慢慢小朋友一岁十个月,全职至今,主攻方向是“如何一边带娃一边偷懒”。
一个有点懒,还想把孩子带好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