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的本源问题,从古至今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定论。
引力在经典物理学中被认为是宇宙中几大基本力之一,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中,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但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中引力已经不是一种基本力了,而仅仅是时空结构发生弯曲后的表现而已。而导致时空结构发生弯曲的原因就是巨大的质量。
把时空比喻成一张席梦思,那么一颗颗天体就像是这张席梦思上的保龄球,质量大的保龄球在席梦思上陷得更深,质量小的则会朝大的靠近。
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质量。
物质拥有质量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至于物质为何会具有质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个迷。直到进入20世纪,科学家才发现,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则是由一些更根本的粒子组成。
提到上帝粒子,也就是希格斯玻色子,想必大家不会太陌生,这个神奇的粒子一直勾动着科学家们的心。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公开确认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提出此理论预言的物理学家因此得到了诺贝尔奖。
简而言之,就是“希格斯玻色子”赋予了万物以质量,是一切物体存在质量的起因。那么它理当与引力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是吗?
然而并不是,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场的振动,虽然“几乎”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的质量来自希格斯场,但不是“全部”的粒子,其中就包括希格斯玻色子本身或者暗物质。
现代的宇宙学还告诉我们,很有可能宇宙中的大部分质量来自于暗物质,而我们显然不能假设构成暗物质的粒子的质量也全部来自希格斯场。
标准模型是一个描述了强力、弱力及电磁力这三种基本力及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的理论,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然而,就算有了希格斯玻色子为它加冕,它也仍然是不完整的。引力在标准模型中明显缺席,而且它也无法解释暗物质——这种东西只能通过它的引力作用在天文观测中被察觉到。
如果我们找到了一个希格斯粒子,却没有找到任何其他东西,或许我们就必须承认,自己生活在一个看似有点不太自然的世界之中。
又或者,我们只是漏过了标准模型自身的某些细微之处。而最让人激动人心的事情莫过于,在标准模型之外还有另一层全新的宇宙结构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回到开头,牛顿认为宇宙万物之间都以一定的力吸引着每一个其他物体。有时候我们或许不必过于烦恼,就像一个束缚的枷锁一般,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戴上的枷锁。
我们只要知道,所有物质只要有质量那就有引力,包括我们自己,这或许是物质世界存在的条件之一。而物质世界的本质有待我们人类一点一滴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