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我没有安全感,所以我必须要把一切都抓在手里,才能放心。
曾经,我爸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小,他就教导我: 一定要好好读书,然后把所有能考的,含金量高的证书统统考出来,这样你以后就不怕丢工作了。
闺蜜的妈妈,也是这样一个人。两人还没有结婚,她就在暗地里煽动自己的女儿: 把男方的房产,过户到自己的名下。理由就是: 这样,他以后就不敢轻易跟你谈离婚了。
有一对夫妻过来做咨询,其中太太竟然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每天先生回家都要交出手机,太太要看他当天的每一条微信、QQ留言,甚至是通话记录和短信,否则就大哭大闹,说先生不爱自己。太太说: 只有先生的一举一动统统都在自己眼皮底下,自己才能安心,相信自己的婚姻是安全的。
邻居家的孩子成绩优秀,在国外留学的时候,与一位老外相识、相恋,毕业后打算继续留在国外生活、工作。而他的父亲却怎么都不同意,母亲更是一哭二闹三上吊,以自己的性命威胁,苦苦相逼。他们的理由仅仅是: 国外很乱,孩子只有留在自己身边才是安全的。
. . . . . .
在害怕“失控”的背后,他们有着这样“扭曲”的认知:
一旦失去工作,我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
一旦男方和我离婚,我就一无所有了;
如果先生不让我看手机,那他就是出轨了;
我的孩子只要在国外生活,她就一定会出事;
……
害怕“失控”,其实是源于:对自己不自信,对他人不信任。
1、“失控”,自我思维的创作
那些对于“失控”的恐惧,其实完全经不起推敲!
退一万步讲:
就算失去工作,何尝不是一次人生新的机会,能够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离开一个不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何尝不是人生的一次脱离苦海?
即使不看先生短信,两个人有爱有信任,何愁没有幸福的婚姻?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孩子是一个自律、有底线的人,在国外生活又有什么可怕的?
变化,未必不是一次机遇!
当年因为非典,新东方一度陷入困境,许多新入学员要求退钱,结果公司2000多万元流动资金严重赤字,也有一些明星老师离开。当时俞敏洪顶住压力,带领这些老师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提出了网上授课的想法,为日后新东方发展壮大的互联网教育业务打下了基础。
还记得电影《疯狂原始人》中,那个固执、守旧的老爸吗?
原始人们登上巨树的顶端, 当盖吹熄手中的火把、满天星辰和一道银河壮丽地展现在他们眼前的那一刻。对于把夜晚外出看作是死亡条例的克鲁德一家们来说,这个景象恐怕是有生以来从未见到过的。改变已有的教条式思维,不仅能让他们享受到诸如无痛踩过尖利珊瑚的现实便利,更让他们领略到一种精神图景——生活原来是可以像满天星斗那样灿烂的。生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不死”,而是要让自己能够享受的一个过程。
当一层又一层的新的风景,映入眼帘的时候;
当一个又一个新发明,给生活带来便利的时候;
当山洞不复存在,原始人从自己内心的山洞——那个对世界保守而停滞的认知中解脱出来的时候;
不光是原始人们,连观众在内都接受了一个观念:人要打破对变化的恐惧。
2、控制,处理问题的“下策”
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员工的能力,对工作的用心,以及对公司的忠诚度与贡献,而不可能仅仅是一张证书就能够左右的。
幸福婚姻,靠的是两个人用心经营,相互扶持。如果不离婚,仅仅是因为代价太大而勉强在一起,那这样的婚姻生活又有何幸福可言?
如果一个男人他有心出轨,他可以想出成千上万种躲避太太检查的方法;而太太检查手机的这种做法,却是对先生的不信任,十分伤害夫妻间感情。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环境。“把孩子留在身边就可以安心”只是父母的自我心理安慰。而它的代价却是: 孩子想要拥有的事业,以及她想要共此一生的爱人。
3、“界限",把握人生的方向盘
1. “界限”不清,混沌的根源
“界限”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陌生。
中国的很多家长普遍会有这样一种思维:孩子是我生的,所以孩子就是我的;
在夫妻关系中也是一样:老公和我结婚了,他和我就是一体的,不能对我有任何的秘密。
这种“无间的亲密”会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没有个人空间,挣扎着想要逃离。
缺乏“界限感”的人,在人际、职场中同样也会遇到很多困扰。在工作中,他们容易对自己的职责范围不够清晰,对他人难以拒绝,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对别人的要求又心生埋怨。遇到事情的时候,容易缺乏底线,造成令人后悔的结果。
2. “界限”不清,源于内心的匮乏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将爱划分为“出于匮乏的爱”和“存在的爱”。
“出于匮乏的爱”常常是以依赖和控制别人为手段,满足自己内心安全感的需要。就像“一哭二闹三上吊”逼迫孩子回国的母亲,通过“哭闹”要求查看先生手机的太太,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心理需要。
因为匮乏,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控制; 因为控制,对方逃离,所以更害怕失去,所以加大控制。
而对外界的“失控”感,恰恰是内在“失控”投射出去的结果。
内心的失控和崩溃,在自体心理学里有个术语,叫“自我瓦解”的体验。
这种感觉多源于婴幼儿时期,对早期照料环境的失控。早期的照料环境不如意,但是孩子并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所以对任何的关系都希望获得控制。控制意味着安全,若控制不了,就再一次面对那种自我瓦解、无助、无能的痛苦,这也成了控制者内心的情感模式。
有时候,我们无法远离控制,无法认清楚关系的边界,常常也是因为内心有严重的内疚感,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责任。
3. 树立“界限”,把握人生的开始
在关系中,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界限,看清自己的边界,也要看到真实的对方并非是自己想象虚构的存在。
爱,是界限的尊重,控制,是界限的入侵。
日月星辰,斗转星移,我们没办法控制。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活在当下,做好自己,有目标、有主见,有选择,懂拒绝。才能够真正脱离“失控”,把握住人生的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