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心怀感恩,学会感恩”的一点体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长成一颗感恩的心》。
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诗人孟郊那颗感恩的心。在寻常的一餐一饭、一针一线里,他没有习以为常想当然的无感,他用细腻深沉的爱写下流传后世的佳作名篇。
在我的家,每一个人都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的。比方说,从超市里出来买了一大堆东西,爸爸和我,两个男人负责拿重一点、大一点的。妈妈拿轻一点、小一点的。我并不觉得干得多吃亏、拿得多嫌累,相反,在肌肉的酸痛里,我体会着一个男生从手心里长出来的力量与责任,一点一点走进我心里。
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说,我也是家庭的一员,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小孩承担小责任,大人承担大责任。大约两三岁起,我就负责打扫家里的垃圾桶。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学会清洗自己的内衣。年纪稍长一点,我学会了洗锅、焖米饭等等。随着学业加重,我承担家务劳动越来越少了,可是到了假期,我还是要多承担一些,让爸爸妈妈享受家里有个小大人儿的幸福。
爱是相互的。我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父母也能感受到我的爱。我想,这份彼此的互动里,应该有我最初萌芽的感恩的心。
在一复一日的家庭责任分担里,我逐渐长成一颗感恩的心。
二
“传道无分亲疏,授业独有专长。解惑共通情理,经年师恩念念。”这可不是什么名篇,呵呵。
这是小学毕业时候妈妈写给我的数学老师的一首短诗。同时,我也用自己的美术特长,给老师画了一幅她本人肖像的线描画。妈妈还帮我题了一行小字“最美数学老师,没有之一”。爸爸找专业人员给我装裱加框,然后,全家上门,由我给老师送出了这个礼物。老师收到这个专属的私人定制礼物,好开心呀!
其实,我们的诗、画,水平并不高。可是,离开老师,我心有惦念。我真的很喜欢她。我是活泼好动的孩子,有时候难免淘气、粗心。老师总是用鼓励的眼神给我爱与欣赏的力量。她会在我的作业本里写下鼓励的句子,她会在我的考试卷上画一个大大的点赞手指。偶尔,她也会有凶巴巴的表情,甚至也曾揍过我,可我总能在她雷声大雨点小的虚张声势里,捕捉到浓浓的爱意。
记得有一次班上的同学肚子疼,吐了一地,好恶心!老师弯下腰,把同学吐出来的秽物都打扫了。回到家,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听。在妈妈的询问中,我给他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那是一幅怎样狼狈不堪的画面。老师,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师,她是有着怎样超越血缘的爱意,才会默默地一点一点去清理。
在这样感同身受的体验里,我对老师的情谊逐渐长成一颗感恩的心。
三
今天,站在国旗下,我不再是懵懂的小孩。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正憧憬着我的未来,也思考着眼前的世界。
曾经,我以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是先进科技、文化、生产力的代表。西方发达国家在很多方面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中国。
2018年发生的孟晚舟事件,给我们年轻一代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科技创新不再是科学领域的话题,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显得更为突出和紧迫。
“落后就要挨打。”1931年,斯大林在进行《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这句话。这句话对近现代中国人感触非常深。这句话运用在我们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十分契合,提示也警醒着我们居安思危加快发展。
1900年,梁启超先生发出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声,对年轻一代寄予热望。正是有了一代代自强不息的中国少年接续奋斗,才造就了中国今天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大国地位。
在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中,我逐渐长成一颗感恩的心。
我感恩我的祖国,它用和平安宁的环境给我一张平静的书桌,它用农业技术、体制的创新发展,给我一个没有饥饿的饭碗。正是有了感恩,这个精神底色,基于此,我们才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珍惜,我们才感受到亲情、师生情、家国情,有了中国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长成一颗感恩的心,是每一个中国少年的责任。
我骄傲,我是中国少年,我有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