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9谭仕清
哗啦啦,轰隆隆,雨来啦,雷响啦,闪电唰唰真是亮!小朋友下雨天怎么玩呢?哈哈,其实待在家里也有很多乐趣,譬如读着这本可爱无比的《下雨天》,想象各种动物这时都在干吗,有怎样的心情;还有,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呢?
《下雨天》是一个很特别的故事,读下来有童谣一般的韵律和节奏。而故事的情节全部由幻想串联起来,先是幻想不同的动物在下雨天做些什么事,由此引申到爸爸在干什么。当故事读完,我们就会明白:这些幻想,其实是发生在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对话。尽管文字不多,但六次问答加一个结尾的形式让结构很圆满;语言也简单生动,母子间的一问一答,像家中随时发生的对话,随意而自然。主题非常单纯明朗,读来让人感动,故事尽管发生在看不到阳光的下雨天,却让人感到温暖无比,快乐满满。
美国美学家H.加登纳在他的《艺术与人的发展》中说:“一个听音乐和故事的儿童,他是在用身体在听。他也许入了迷地、倾心地在听;他也许摇晃着身体,或行进着,保持节拍地在听....他对这种艺术 对象的反应都是一种身体的反应...《下雨天》中持续的一问一答,就是在制造这种重复节拍的感觉。“下雨天,某某某在干什么?”一连六次的相同句式提问,产生出反复的节奏和层级的乐感,不仅表达效果更加有序、有趣,小朋友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并对后文产生逐渐增强的好奇与期待。
看完了文字,我们再来看看本书的画面设计一真可谓简练而生动、童稚而诙谐!在页面排版上,作者全部采取对开页的横构图,像宽屏镜头一样,视野从左到右非常开阔,让雨水场景看起来更有气势,描绘动物动态时也显得更有空间。两个平行场景设置时配合文字,一问一答、一雨一物、黑 一白, 交替进行。每当提问题的时候,都是满满的雨,深蓝色渐变的大背景和急促有力的线条将暴雨环境中的空间感和速度感都描绘了出来,且每个动物搭配不同质感的雨。
读《下雨天》就要把自己放进去,随着作者一起想象,真的是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