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序曲”里的艺术 (之三)
二十七 杀公鸡
每当腊月二十七,杀只大公鸡为春节增添一道硬菜,这是必做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自家养的大公鸡留到新年去杀。当然也有从集市上买来,专门留着过年杀大公鸡。
杀鸡本来是大人干的活,可也缺不了孩子们来帮忙,孩子们帮什么忙呢?孩子的任务就是拔鸡毛,说起拔鸡毛,里面还有很多门道呢!一般情况下,先把公鸡翅膀上最外面的漂亮的大鸡毛拔下来,然后再拔鸡身上小一些的羽毛,这些羽毛一般都留下来。家里面有会做掸子的老人,都会把它做成一把漂亮的掸尘土的掸子。制作掸子也并不是太难的活。找来一根够长的竹竿。把选好的漂亮的大公鸡羽毛,放在掸子的最顶上,然后用浆糊、布条和线一圈儿一圈儿缠上去。漂亮的闪着七彩缎的羽毛这时候也会显示它的美丽,尤其是在阳光下还会变色的。传说唐朝的时候,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由于被宠爱,就用各种飞鸟的羽毛做过一件七彩的变色价值连城的羽衣,说这件衣服每天会变几种颜色,在阳光下和不在阳光下,在白天和夜晚都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这美丽的羽衣让人充满遐想。民间用漂亮的大公鸡羽毛做出来的掸子一样,有着变色的魅力。我也曾参与过和奶奶一起做鸡毛掸子的事。现在想起来那一把把漂亮的鸡毛掸子,简直就是一件工艺品。
最不好做的事情就是拔雞身上的小絨毛,我們管它叫拔肉錐,拔肉錐一般需要用鑷子。还要有耐心细心的拔干净。拔好干净的白条鸡。下一步就是剖膛,鸡的内脏里最大的器官就是鸡砧子。记得身上还有一件玩具呢?那就是鸡爪子。那时候鸡爪一般都不上餐桌,把他剁下来,孩子们会把鸡爪子里面的筋拉出来,一拉鸡爪子就会一张一合抓挠子。这玩具至今想起来还是很有趣的。
二十七,杀公鸡,这民俗里还有故事呢!记得妈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非常有趣的真实故事。说有这么一家,在腊月二十七的时候,主人去杀鸡,由于主人胆子特别小,在杀鸡的时候把刀放在鸡的脖子上一拉,鸡就出血了,主人以为鸡就死了,可是鸡带着血的大公鸡扑棱棱的还活着,弄得满菜板子,满地都是血。主人家忙七手八脚把鸡又捉过来,然后把脑袋一下子砍掉,砍掉脑袋的鸡,本来以为死掉了,可是这次没有脑袋的鸡硬是又扑棱扑棱的,几扑棱飞到了厢房顶上。把主人吓得瘫软在地上,病了好几天。这个故事至今还记得。这没有脑袋的大公鸡还能上房,可见大公鸡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至今这个故事还能让我笑出声来。
吃鸡的方法很多,那时大多是炖鸡肉块,也有用鸡肉加上七里海的苇蘑一起炖的。无论怎样吃法,鸡都是一道春节不可缺少的菜。那时吃鸡不像现在把鸡腿,鸡脖子、鸡翅,鸡脚都分着去弄,更有甚者引进了美国的肯德基。
您说,这里二十七,杀公鸡里面是不是也包含了烹调艺术和手工艺呢?(未完待续)(王金焕原创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