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的消极面
前言导读:刻板印象(心理学名词),又被称之为“定型化效应”。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人们将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其积极的一面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使人们能够迅速了解某人的大概情况,有利于人们应对周围的复杂环境。其消极一面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造成先入为主,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本周的两件事情对我的冲击较大,其中一件引发了我同办公室老师的热议,另一件让我纠结了好几天。昨晚,我突然意识到,其实两件事情都指向了一种心理模式——刻板印象。
事件一:从上学期开始,频繁接到女生对班上某小子的投诉,说其爱讲脏话,言语刻薄,爱嘲笑别人,更有甚者,还要动手打女生。如果没有这些女孩子的描述,我完全无法将这一系列行为同这小子联系在一起。平时的他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对各种活动参与度高,见到我也是特别有礼貌的。在接受了第一例投诉后,我开始留意观察这小子。果然,某堂课上他就与同桌女生动起了手,为怕老师发现,又改为动脚。课后,我立刻找来他俩。他的同桌,平时挺大气坚强的一女生,立马红了眼,泪水开始往下流,不待我开口,就炒豆子似的爆出其种种“恶行”。而他呢,就一个劲儿纠结在她也骂了我,她也还了手,完全忽略了自己是始作俑者。我问了他两个问题:1.入学的时候我们就讲过,背过,而且请你们自己说过自己的理解,最后制定了班规——和同学友好相处。那在这个事件中,你的态度够友好吗?2.入学时我也讲过,男孩子要大气,对待女生给与最大的宽容。你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中足够大气吗?当然,两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他虽然听懂了,可意识上依然固执已见,不久后两人又爆发了战争。看着冤家似的两人,我只得给他们换了座位。但不久,他的新同桌又来投诉,内容和以前差不多。恐怕没有哪个女生愿意忍受一个男生对自己无端的谩骂。这一次,我也特别生气,当着全班的面给他下最后通牒:如若再发生类似的事情,直接让他一人到后面单人单座。同时,也和他妈妈进行了长谈。妈妈很重视,告诉我说与前同桌的事情她和爸爸就教育批评过,没想到一点没改,这次一定要狠狠收拾一番。或许处罚的威慑力较大,再加上爸爸妈妈极其“到位”的教育,这小子的表现一下子由“C”转为“A”。为此,我还和他妈妈一起偷着乐了几天。可本周二,他的同桌跑来特委屈的告诉我,在某堂课上,他用擦子给同桌做了个墓碑。我的火腾的起来了,内心五味杂陈,失望,愤怒,恨铁不成钢啊。经过交流,确有其事。约定在前,规则不能破坏,当着全班,我宣布第二天他挪到最后一桌,单人单座。话一说完,他满脸失落的回到位置。不经意间,我却发现其同桌竟然捂着嘴偷笑,看那样子,简直是抑制不住的欢欣雀跃。见此状,我厉声呵斥道:XX,别人受惩罚你就那么开心吗?你这样是作为同学该有的样子吗?她听了,立刻不再笑,表情讪讪的。之后,同这小子妈妈聊了很久,妈妈也将爸爸与他沟通的内容说给我听,其间透露出一条意外的信息:这次事件是源于他的同桌先画了丑化他的画像,他出于报复,才用橡皮擦做了个墓碑给同桌。联想到当时其同桌那开心到极致,又躲躲闪闪的笑容,我有点震撼,原来他们确实长大了,小心思还真不少。之后的询问,证实了此次事件的挑起者就是那个女生,虽然她没有明确的说,但我能发现她应该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报复之前所受的所有委屈,趁机换个同桌。转过来和这小子分析,我问他有没有错的地方,其答到:没沉住气,太冲动了。其实,这小子的妈妈同我说过,他对待女同学如此偏激,是因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女的都唠叨,都麻烦,我必须以牙还牙才能解气。同时,导致此次事件处理不够好,也是因为在两个点上我存在刻板印象。其一,小女生都是善良的,柔弱的,可爱的。但我忘了每个人都会趋利避害,小女生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通过各种途径捍卫自己的利益。其二,之前太多关于女生受了这小子欺负的事件,已经在我头脑中刻下了印记,心理上产生了这样的刻板印象——但凡和女生发生矛盾,一定是他的问题。
另一件事发生在隔壁班。那一节是他们的道德与法治课,上到一半,班长叫了报告进了办公室,说道:X老师,Y老师请您到教室去一下。X老师问道:为什么呢?答曰:因为小丽不遵守纪律,Y老师让她站到后面,她不去。当时,听到小丽的名字我们都很吃惊,这是在班上数一数二的孩子,平时学习积极,对我们非常尊重,今天这是怎么了?直到下课,X老师都没回来。我去上课时,发现她还在一个隐蔽的角落同小丽谈心。待我上完课回来,发现小丽竟坐在我的位置上看书。我笑嘻嘻的说:挪挪位置哦,兰老师还有一抹多事没做。中午,X老师和我们聊起了小丽的事情:她课前准备不充分,Y老师让拿出书来,耽误了半天都没拿出来。一边老师赶着上课,一边学生完全不投入,加上她大队委的身份。让Y老师不禁怒火中烧,便让她站到后面去。一向深受老师宠爱的她哪曾受过这种委屈,加上本就男孩子般的倔强性格,完全不听招呼,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于是,双方就僵持住了。X老师和小丽聊的过程中,小丽觉得她就是反应慢了点,不至于受到被罚站后面的惩罚。而且见到了班主任,立马一改女汉子形象,哭得稀里哗啦,觉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X老师为了让她面子上过的去,能有缓和的时间,特意将她带到办公室看书。但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不听从指令这两项确实违反了班级规则,所以也告诉她在下午上课时将会当着全班对她进行批评,并扣分。同时也就这个事情同小丽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希望家校携手能共同帮她学会遇事的冷静妥善处理的方法。
听完了X老师的话,我笑着接了一句:X老师,如果今天事件的主角儿换成个平时就比较调皮捣蛋的孩子,你会不会呵护有加,顾及其颜面,让其到办公室来调整情绪呢?我话音刚落,她也笑了:可能不会哦。看,这就是我们老师对平时表现好的孩子形成的刻板印象: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积极的,向上的,守规则的,偶尔犯一次小错,可以留三分薄面,虽然错了,但情有可原。从而导致了什么呢?导致了这部分孩子会有很大的两面性。X老师继续和我说:Y老师还告诉我,每周五小丽要在延时课提前离开,从来不会给当堂守延时课的Y老师打招呼。完全无视她的存在。听了这话,我颇有同感,想到了其他学科老师也同我讲过班上一个女生老爱上课讲话,点了名还肆无忌惮。但语数外三科的老师对其评价是非常高的:专注,积极,完成作业高效快速。看看,两面人立马来了。其实孩子们,是很会权衡利弊的。语数外老师的课堂内容多,涉及到考试成绩,同时和家长随时保持着联系,由此他们对于语数外老师存着最重的敬畏之心。可是其他学科呢?这其间因为家长的刻板印象,认为语数外是最重要的,你一定要认真听讲,尊重老师。对于其余学科,完全当成是调剂孩子校园生活的非必需品。从而让部分孩子产生了与之雷同的刻板印象:除了语数外,我都可以适当放松自己,因为其他学科压根儿不重要。这样一种心理的产物就是:厚此薄彼——对待语数外老师礼敬有加,其他学科的老师,喜欢的就认真,不喜欢的倚仗他们几乎不会和家长交流,自己可以在课堂上心安理得的做想做的事情。进入中段后,我三番五次就每堂课认真听讲的事情进行教育,但依然发现有孩子在音乐课上画画,科学课上看课外书。由此可见,解除心理的禁锢,绝不是老师三言两语便能解决的。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老师的心理刻板印象化了,容易在看待问题上片面且局限,处理班级事务或多或少有失公平;家长的心理刻板印象化了,在某些方面无法引领孩子向着更高层次的思维模式发展,从而阻碍了他们的高速向前;孩子的心理刻板印象化了,容易养成偏激,狭隘的人生观,令其一叶障目,看不到人生中更多更美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