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法证先锋5》最新的一集中,死者是一个15岁的中学生女孩儿,死后被丢弃到了引水道中。她的妈妈在得悉女儿的死讯后,当场崩溃。
在警察的调查中发现她是一个品学兼优、听话懂事的孩子,在学校,老师称赞;在家里,妈妈也是无比爱她,把所有的心血都付诸在她身上,按说这样的孩子应该是很幸福才对,但其实不然。
爸爸和妈妈很早就离婚,妈妈独自带着她生活。因为小的时候没有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便想要孩子不经历她所受的苦难。安排了各种的兴趣班,参加各种比赛,甚至为了取得好的名次,不惜向名师祈求到学习的机会,就是为了能让她可以去一所重点高中,以后有一个好的未来。
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她忍受着一切,做的工作说否定就被否定、重做。辛辛苦苦加班完成的成果却被领导抢去功劳,但是只能默不作声,因为她还有女儿的学费要支付,她不能失去这份工作。
这像不像我们大多数的妈妈,辛辛苦苦为了孩子,照顾吃喝生活,想尽一切方法为其谋划未来。
2、
母亲关爱,老师称赞,还有良好的同学关系,按说这样的孩子是很幸福的,但是却不是这样的。妈妈千方百计寻得的名师是一个‘人渣’,趁机性侵了孩子。
女儿不敢和妈妈说出实情,想取消去学习但是又遭到妈妈的训斥,并把自己工作中的怒火、生活中的压力发泄到了女儿身上,把她按进洗碗槽的水里,正是因为她的这一行为致使女儿最终的死亡。
2019年4月份的时候,网上流传着同样一起悲惨的事件,因为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遭到了她的批评,在经过大桥的时候,孩子竟然冲下车,从桥上一跃而下。
最终孩子在桥下绿化带中被发现,但是不幸的是,进过120的确认,孩子当场死亡,又是一场悲剧。
3、
在《小欢喜》中方一凡学习不努力,童文洁去接他,于是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妈”~“妈”
“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妈,我错了”
“你没错,是我错了,我为什么要生你,我吃饱了撑的,我就不该生你”
于是方一凡便只无耐的低下头,像方一凡和他妈妈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其实很常见。工作的压力、生活的重担、吵闹的孩子会让妈妈心力交瘁,甚至口不择言说出一些伤人的话。
可是,这种伤人的话,同样也伤到了自己。发泄完之后,妈妈会比孩子更难受。有些妈妈觉得孩子还小,说完就忘了。当那是这样的坏情绪多了,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两种:孩子放弃自我、形成自卑性格;孩子形成叛逆性格,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你的错误。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家长的稳定情绪是有多重要。情绪是会传染的,坏的情绪使人暴躁,把事情变得事情更糟;好的情绪和善平稳,可以处理好事情。
因为就算孩子问题再大,抱有再多脾气,只要你对他报以和善的态度和稳定的情绪,他也坚持不了多久吧,就像我们那句俗语:伸手不打笑脸人。
4、
美国著名教育家简·尼尔森说:最好的家庭教育态度,应该是和善而坚定的。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才能会使他们培养出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到:我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正是因为有这样温和的性格的母亲,或许才会教育出胡适这样的人物。
一个好的妈妈,不会让孩子屈从于自己的暴力,而是在言传身教中,让孩子明白道理。
我观察过很多妈妈,孩子稍微有些不顺从,她们就会不耐烦。尤其是人多,而孩子十分不配合的时候,往往是妈妈们情绪最容易失控的时候。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要么就畏手畏脚,很怯弱;要么就是很叛逆,凡事都要和家长对着干。
其实很多问题孩子,都能在家长的身上找到烙印。那些焦虑、暴躁、喜怒无常的个性,都是对家长的一种映射。
你一开始吼叫,孩子的世界就变得电闪雷鸣。你的冷暴力,也会让孩子瞬间如坠冰窟。
压力和焦虑必然存在,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是成年人的必修课,而不是将孩子当成情绪宣泄的垃圾桶。
真正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和妈妈,互相成就。
情绪稳定的妈妈,她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消化自己的情绪,这些东西,对孩子的一生都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