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打开率最高的当属《从月入七百到月入3万他是如何逆袭?》《一年内从月入三百怎样实现人生翻盘》之类的文章,优秀人士的成长史,读起来的确令人热血沸腾。这些成长史的确触动了太多体制人的心。于是,大家都志在离开体制,去外面“闯荡生活”,身为体制内一员,我想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家都认为体制内的工作没有激情、耗尽青春,无法获得个人成长,不能实现财富人生。我想要说的是: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和你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没有多大联系。
一直以来,大家都抨击体制内像养老院一样,单调、重复,但其实无论何种职业,每日都会面临大量重复单调的工作内容。真正令人诟病的不是体制内工作内容,而是工作人员持有的心态。
企业与体制内工作的区别及优势
1、企业依靠盈利去博得生存,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员工不得不持续进步,倒逼自己不停地去成长,而且因为适者生存,企业中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更高更全面,相应的,工资待遇也会好于体制内。
2、政府工作的维稳性决定了体制内日常工作内容的稳定性及工作人员的低流动性,所以对于工作时间较长的人员来说,可以熟能生巧,相应的在完成工作后空余时间较多。在编人员工资均由财政开支,而国家资金用于财政工资支出的比例又是比较稳定的,所以,体制内的工资变化很小。
关于体制内工作的偏见
1、 一眼看到头
很多朋友们都在说体制内的工作一眼就能看到退休,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政府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的工作内容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工作只是我们的职业,一份职业不能把你的生活看到头,更不能把你的成长看到头。
2、成长不由行业决定
关于成长,并非在企业里就能获得更大的成长,而在体制内就会停滞不前,成长不是局限于某份职业,而是基于个人的思考方式的,体制内有热爱学习、精益求精的人,大企业中也有混日子的人。
来个例子:
李笑来老师之前也在新东方学校当过七年的老师,虽说新东方工资高于普通的大专院校,但工作内容都是答疑解惑,领取俸禄,本质上也与在编老师没有差别,但他经历七年工作之后、离开这个工作之前就已经写好了《和时间做朋友》这本书,这难道不算是在“一眼看到头”的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长吗?
《侯卫东官场笔记》的作者不也是体制内工作多年的公职人员吗?但不也写出了销量百万的作品吗?
所以说处于何种行业和哪个工种不是成长的决定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在于你是否是个善于学习,善于积累热衷成长的人。
3、学习环境差
学习环境当然很重要,但环境这事不是你能决定的,因为你可以改变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没有好的学习环境,那就创造这种学习环境,在互联网的今天,你还担心你找不到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社群吗?共同的学习群体不仅可以让你拥有一同前行的战友,更可以让你了解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水平的人是如何一点点变得优秀的。利用社群你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只要你愿意学,你可以学会你想学的一切
4、无法掌握时代趋势
体制内对于社会的快速变化的感受的确不如身在市场一线的体会深刻,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感受时代的脉动,关键在于我们在看到一些行业文章时,是否能设身处地的感受变化,能否将这种变化和自身发生联系,能否设想自己身在其中应该如何行动,做好准备?所以身处何种职业,都不是你逃避成长的借口。
离开体制的人说不愿在体制内耗费人生,我不想谈在体制内也可以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一番贡献这样的话,我只想说若觉得在体制内是浪费生命的话,那在别的地方取得重大成就的可能性也不高(不排除一些下海取得成功的人,仔细想想吧,那种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一定大有可为),尤其是在互联网的世界,因为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他所处的行业,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关于思维方式,我之前谈了很多有兴趣的可以回翻看看)。
李笑来和小桥老树也身处类似于体制内的工作环境,但人家没有耗费时间,虚度人生,而是写出来畅销书、长销书。他们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在工作中的思维都是双层的:一层是好好工作,对得起工资,另一层是好好成长,对得起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成长是最重要的。在同样的时间内,走着两种不同的道路,具备这样意识的人,成功还局限于从事何种职业吗?
更何况,如今的社会并非是闭塞的,在这个个人崛起的时代,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分分钟可以让大家看到你的存在,身处体制内也不是你没有出头之日的苦闷之源。
所以说,离开体制不是你成功与否的分水岭,真正的差别在于你如何看待工作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