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知FM第8期
全文:4262字,建议阅读时间:3分钟。
教育分化
前不久,京东CEO刘强东在央视公开课《开讲了》演讲的一个片段,被网友剪下来刷屏,他说了一些大家一直想说却不敢说的实话——教育不平衡正在扩大,农村孩子(寒门子弟)通过读大学改变命运的通道正在收窄。
教育发展失衡这个话题,早就成了老调重弹,虽然一直是民生关注的焦点,但概念还是偏抽象,所以类似20年前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这样大胆的把教育问题具象化的作品,才会顺理成章一炮而红。
今天的乡镇中学到底有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此行,我们选了某中部省会城市边远县中最边远的一个乡镇的中心中学(以下代称边远乡镇中学),前去一探究竟。
基础设施齐全
学校位于乡镇集市中心,距离县城30分钟车程,县城距离市中心60分钟高速车程。一栋6层教学楼,一栋3层办公楼,一栋2层食堂,一栋学生宿舍,一栋职工宿舍,一栋在建教职工宿舍,图书馆、操场、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等基础设备相对齐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图书馆的课外图书是在有序外借的,并不是“假图书馆”。
标准化缓解发展不均衡
相对齐全的配套得益于义务教育的标准化工程,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园建设设置了最低标准,每一所公办中学必须具备哪些条件都有详细规定,细致的量化标准看似刻板,实际上却很大程度的解决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硬件配备方面的不平衡,有效的缓冲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公平。
非常边远的山区也用上了多媒体授课设备,这是最令人欣慰的事情。
师资对比
这所边远乡镇中学在编在职教职工30人左右,年龄结构,年轻教师约20人,学历结构,大专中专师范生为主,大学本科师范生相对较少,没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留学海龟,主要是本地人,很少外地教师。
师资力量的差距是城乡教育不平衡的关键因素,边远乡镇中学大中专教师为主,最高学历可能是大学本科学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中学老师则至少是大学本科学历,好一点的中学硕士博士学历已经是普遍现象,甚至不乏海外留学生。
这里不鼓吹学历高就一定是好老师的错误价值观,只是从概率分析角度看,学历越高知识储备越高,思维能力、教学能力越强的概率也越大,能给到学生更多的可能性也越大。
教师队伍年轻化
好消息是现在的乡镇教师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专业化,每年定期定量的培训,网络课程是硬指标,到市区重点中学学习交流的机会也在逐年增加。
教师自己的能动性也能够得到较好发挥,该校6年级1班的班主任邹老师会单独和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谈心,了解班上30孩子每一个人的情况,在出现突发状况的时刻,或者成绩波动的时候,邹老师总是能第一时间知道这个孩子的症结所在,对其中一些孩子的脾气、性格、爱好她甚至比家长本人还要更熟悉。
生源
该校共有6—9四个年级,每个年级2个班,每个班30-40人,合计约300名学生,这些初中适龄儿童,来自乡镇辖区内各个村庄,大多是走读生,回家路程超过20分钟自行车车程的住校,住校生不算多,每个年级10人不到,住宿条件一般,由学校食堂提供三餐和热水。
留守儿童
他们当中超过90%就是传说中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数在外务工,每年365天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不会超过2个礼拜,一般就只有春节期间短短15天,他们初中阶段的监护人主要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所以无论是家庭教育的理念还是方法都几乎靠长辈自由发挥,监护人的2项主要职责中,只能在爱护、保护方面做到确保孩子衣食温饱,监督、督促方面是没有多大指望的。
事实上,就算他们的父母在身边,受父母自身文化水平和教育观念的限制,也很难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帮助,他们唯一能做的可能只剩下德育。
采访中有一个家长羞愧的说孩子三年级之后,从学校带回来的数学作业家长就已经不会做了,这种情况其实普遍存在,所以大多数在家的家长也会倾向于把孩子学习上遇到的所有问题抛给老师解决,更不用说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些家长了。
走访那天,邹老师的工作群突然收到一张照片,一个小个子男孩坐在台阶上抱头抽泣,恰好路过的校长问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个男生想妈妈想哭了。
这个男生就是邹老师班上的孩子,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孩子5岁时父母离婚,父亲再娶之后,亲生母亲8年再没有回家看过他,孩子之所以哭是因为想亲生妈妈了。
世间常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母爱,也有留守儿童缺失的母爱。
家庭教育的较量
除非是很边远的小城市,一般的城市中学师生规模都会超过我所走访的这所边远乡镇中学,得益于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大多数城市中学的学生是走读生,和他们在农村的同龄人迥然不同的是他们每一天放学回家都是一桌子营养搭配均衡的饭菜,有24小时热水的家和干净舒适的床。
更重要的是他们每天都能见到自己的父母,这不仅仅意味着父母的监护职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能让父母在大部分时间发挥出锦上添花的功效,比如说父母的陪伴带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在必要的时候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和情感需求,给孩子在功课和学习方法等方方面面给予指导,这些优势日积月累,逐渐积攒成为孩子的优势。
城市留守儿童另当别论。
作息表中的分化密码
边远乡镇中学作息表,早晨7:40早读课,8:30第一节课,上午12:00下课,下午2:00第一节课,4:30放学,其他年级没有晚自习,9年级会有晚自习,但是放学时间也比较早。单纯从课程安排时间表上看,初中生的课程强度和密度已经有所减轻,这当然是好事。
但是下午4:30——7:40(第二天)有15个小时之久,这对自控能力强的孩子来说,可以收获一个充满乐趣的童年,和劳逸结合的学习阶段;对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来说,就是放飞自我的15个小时,他们只要稍微想偷个懒就会大把大把的把时间浪费在游戏上,采访到的每一个班主任都提到一个共同的问题——班里通宵玩网络游戏的留守儿童大有人在,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废掉一批留守儿童的最大“杀器”。
网瘾
由网络游戏引发家庭失和,父子、母子反目,甚至跳楼的事件屡见不鲜,这恐怕未必是作息表的错,网络游戏的三方监管难辞其咎。
沉迷网络游戏在农村青少年中的灾难性程度远超城市,这一点很出人预料。青少年网瘾的“刹车片”需要多方通力合作,而最大的“制动方”只能来自于称职的监护人,城市中学生每一天有父母在控制他们玩游戏的时间,虽然双方的拉锯战有时候很痛苦,但却很有效。
时间管理要从娃娃抓起
表现更出色的监护人会帮助孩子科学合理的规划这15个小时,完成课后作业、发展爱好特长、健身锻炼、保障充足睡眠……有规划有条理的15个小时和凌乱的15个小时绝对不是一样的15个小时。
事实上,真正的分化就来自于这15个小时,学习成绩的分化正是来自于这15个小时的差异积累。没有人能不花足够的时间就学会一门课,如果想精通一门课程,那么足够的学习时长就是最基本的保证。
鲁迅说,我无非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蒋瑛曾经吐槽钱学森,新婚当天两人晚餐结束,钱学森就向蒋瑛请假,此后每天晚饭后先各自在各自的房间学习到熄灯。天才大师们尚且如此,何况吾辈呼!
所以说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比拼实际上就是家庭教育的比拼,或者更直接一点就是父母能否成为一个更优秀监护人的较量。
升学率
就读于这所边远乡镇中学9年级的大约60几个学生,有10-20个可以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加上平衡生升学率不到35%,所谓平衡生就是全县为了平衡城乡教育发展不充分,单独对全县所有农村中学考生划线,分数达标之后也可以上重点高中。
我走访的这个总人口不到30万的县城,全县只有一所普通高中也就只有一所重点高中,另外一所高中是职业高中,也就是说只有考上这所重点高中的孩子才有机会考大学。而对这所边远乡镇中学来说,学生获得“高考入场券”的概率是35%。
事实上,获得35%的概率已经是各方努力争取的结果,我所走访的这所边远乡镇中学,在全县十个乡镇的15所乡镇中学当中,教学质量综合排名是相对靠前的。在普通城市,排名靠前的中学,应届生进入重点高中的升学率大于80%,平均水平也维持在50%以上。
辍学
令人欣慰的是这次走访得知,因为贫困而辍学的现象已经没有了,义务教育阶段不但已经普及了免学费,而且贫困救助机制也已经相对成熟,没有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在初中阶段辍学。
但是有孩子因为其他原因辍学,该校曾经有一个学生成绩不好,补课也一直没有起色,既不调皮捣蛋,家里条件也不差,可是父母失去了信心和耐心,曾经想努力试试的家长转而持知识无用的破罐子破摔态度,安利孩子辍学跟着他父亲外出打工。
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家长主动令孩子辍学属于违法行为,所谓义务教育,法理上讲,就是家长有义务保障孩子学完的教育,问题是学校没有执法权,孩子也没有主动寻求法律帮助的诉求,事情没有像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那样发展,班主任代表校方多方沟通去把孩子找回来,大团圆结局,现实中有很多哪怕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校也力不从心的地方。
剩下的孩子去了哪里?
在乡镇中学,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才是大多数,但是好像很少有人关心他们后来去了哪里。
该校9年级的这大约60个孩子,20个幸运儿将考入重点高中,不到20个人会选择去职高、中专类院校学习一门技术,读中专的女孩居多,大部分家长的想法是,女孩这个年龄出去打工还太小,读3年中专,能找一份工作,正好嫁个好人家的筹码也有了。这样的想法不见得就算的上世故,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仅仅要生存下来就已经花光了所有力气,务实是大部分人唯一的选择。
而且很多职业院校毕业的孩子,同样很优秀,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拿到了不错的薪资,过上了崭新的生活,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早就发生了重大改观。
新一代进城务工人员
还剩下20多个,出路主要就是外出务工,家里做生意的就跟着到门店学习手艺,比如做铝合金门窗,房地产市场火爆时期,铝合金门窗生意一度是发家致富的热门行业,也成就过不少当地的低龄“富人”;家里没有门店的先跟着父母或者亲戚朋友学徒,逐步变成新一代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大部分年龄都不到16周岁,但是生活已经汹涌的扑向了他们。
有些人勇立潮头成了弄潮儿,也有些人……
早婚早育群体
出去打工的这部分孩子大多会成为同学当中结婚最早的群体,他们中大多数人工作2-3年,就会回家订婚甚至结婚,离开校园直面人生的境况和象牙塔中的天地是完全不同的,他们之所以选择初中毕业就去打工、创业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工作几年挣来的钱正好可以结婚生子,比如我走访的这个县早婚早育的现象就非常普遍,也因此这个县的离婚率、涉及婚姻问题的民事纠纷也偏多。
漫长的路
如果他们努力拼搏,条件得到了改善,在大城市买房立业,成功逆袭,那么他们的孩子就有望跳到一个大一点的循环,事实上很多人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
如果他们散漫懈怠,或者稍有不慎,那么他们的孩子就很有可能要照着他的人生经历重播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