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将人的一生分成十份,不称心之时会占几份呢?古人说,占八九份。如古代先贤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过去的一周,工作突来的变动让我切切实实地“不如意”了一回,作为一个习惯事事做计划的社畜,生活节奏的打乱让我一度非常不适应,情绪上的焦虑、烦躁扑面而来。更可怕的是我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情绪上的不稳定转嫁到了身边的人。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情绪置换”,人们会利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对抗焦虑、挫折,或是某些无法接受的冲击,将情绪转移到一个较为安全的对象身上是一种神经性的防御机制,通常人们在运用这些防御机制的当下是无意识的。就比如我面对工作的调动虽有各种怨言,却不敢向领导抱怨,回家后就会将这种怨气转嫁到我觉得较为安全的人身上——我的女儿。(这儿向我的宝贝说声“对不起”)
发完脾气之后我就会无比后悔:小孩子哪来的错呢?明明这就是我自己的问题啊。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深刻地对自己进行检讨,并认识到:保持一颗“平常心”何等的重要。我们就像是“鸡蛋”,当我们感到脆弱的时候,我们就像是生鸡蛋——如果摔倒地上,蛋壳就破了,蛋黄和蛋白四处飞溅。但如果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富有弹性,那么我们就会像是煮到全熟的鸡蛋——即使掉在地上受到震荡,也不会完全破裂,不会把周围搞得一塌糊涂。
生活的本质是变化,而人类的本性是抗拒变化。这句话反映了几乎所有人面临的挣扎。我们紧张的是面对未知,是将要涉足我们不熟悉的领域,面对这些突如起来的变故,我们多少有点手足无措,这个时候就需要不断地说服自己要平常心,要淡定,要从容。
国学大师曾仕强曾说,人类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现象,我们应该用不变的原则来因应万变的现象。
那么在不可控的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呢?私以为,“平常心”绝不是“躺平”,我们需要做一些长期的,规律性的事情让自己保持一种平静感,那么也就不容易被突如其来的事情弄得很焦虑。比如,喜欢阅读,那就每天保持一个小时的阅读习惯,喜欢运动,那么就每周保持3-4次的运动时间......平常心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处之泰然的境界,背后是长期坚持,保持警觉并高度自律的品质。
就像刘墉先生说的:“平常心”,也是“心常平”,让你的心总保持平静的状态,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平常心,要以平常来准备,而非临时抱佛脚。所以只有平常就努力,平常就警醒的人,才有资格谈“平常心”。嗯,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