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佛法与心理学

- 1 -

前几天在微信上看到曾奇峰的一篇文章叫《心理学之谜:四川人为什么迷之乐观》,觉得蛮有意思的,于是就关注了一下,结果在网上找到了一套曾奇峰的《初级精神分析课程》的视频,这两天在家里看得不亦乐乎,比看连续剧还过瘾。夫人看到这类内容就是一脸不屑的样子,叫嚷着要我陪她看吸血鬼,因为前两天正在陪她看美剧《血族》,而她认为人心是不可测的。

于是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种《精神分析课程》对我来说比看连续剧还过瘾,对其他人而言却很枯燥,为什么一本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我看了之后深受感触,对其他人而言却觉得完全没说到她心里去?

接着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有足够的条件不再用为生计而奔波,那么哪些事情是我有兴趣并且愿意持续去做的,我的答案是佛法,心理学与写作。

- 2 -

佛法不等同于佛教,佛法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种纯粹的信仰,它是可以通过理论去论证,通过科学与修行去实证的,佛法本身与科学并不相悖,甚至反过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不断的证实了很多佛法的论点。

比如说在几千年前释迦摩尼就告诉我们一杯水中有八万四千虫,所谓八万四千,是印度习惯用的大数,就像我们说成千上万一样,而我们是在科学家发明了显微镜之后才证实了这个论点。

又比如释迦摩尼说我们的世界只是在一个小千世界中,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大千世界,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描述的是一个类似太阳系,银河系和星团的宇宙观,而在几百年前的哥白尼仅仅是因为提出了日心说就被当时的罗马教廷认为是异端邪说还差点被迫害。

以上的两个例子针对的都是外在物质世界的论点,但这并不是佛法真正关心的内容,佛法真正的核心在于对内在心灵世界的证悟,而关于这一点,近些年来科学上对α脑电波的研究证实了其真实性。

举这么多的例子不是想说明佛法里的每一句话都一定是对的,而是想说,或许佛法比科学本身先进而高明很多,但是真正的佛法一定允许我们用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去对待它,我们不会因为质疑就被认定为异端邪说甚至被迫害,而只要佛法本身是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早晚会去证实它的正确性。

- 3 -

关于心理学,或许每一个对心理学真正感兴趣的人,都是源于自己身上曾经出现过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在努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中,对人性本身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武志红是如此,曾奇峰是如此,当然我也是如此,难怪武志红对孔子的那句话那么反感,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武志红说,生而知之者,咱没见过,但是在心理学领域,他所知道的大师,都是困而学之者。想想这句话真对,在大学里学习一门课总是觉得很无聊,没有效率,但在工作后因为需要再去学一门技能,学习的效率就非常高,这就是困而学之,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属于“又次之”这个档次的吧。

为什么说“困而学之”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情况呢,这是因为我们既有内在的需求,又有内在的体验,内在的需求给我们提供了行动的动力,内在的体验给我们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内在的需求给我们提供了行动的动力”,这句话很好理解,需求就是生产力,这就好比市场经济对比计划经济,那么为何“内在的体验给我们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呢,这是因为在我们把知识内化成体验之前,知识永远只是纯粹的知识,打个比方,当我们告诉一个盲人什么是红色的概念时,这个知识的传递是无效的,因为盲人无法真正体验到这个概念,即使这个盲人能够背出这个概念的定义,这个知识依旧是无效的,当我们告诉一个小朋友红色的理论定义时,这个知识的传递是低效的,而当我们拿着一张红色的纸片告诉小朋友这个颜色就是红色的时候,这个知识的传递才是高效的,因为小朋友通过最直观的方式体验到了红色这个概念。

上面的例子是先学习了知识再去将知识内化成体验的过程,但是“困而学之”的情况是反过来先得到体验,再去将体验凝聚成知识,这种凝聚的过程可以是自己悟出来的,也可以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但是即使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本质上这也是属于一种悟,而且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与“知识”的本质相同的,因为“知识”本身是从无到有的,它的本质就是内在体验的高度总结。

- 4-

我经常会拿佛法去和心理学做比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是因为这两者的起点是一样的或者说是类似的,但是终点和结论却是不同的。

为什么说它们两者的起点是一样的或者说是类似的,因为它们的开始都是因为人生的困惑与痛苦,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心理学重点研究的对象是那些困惑与痛苦超出正常人水平的小部分人,目标是让这小部分人的困惑与痛苦回到正常人的水平,而佛法面对的是所有人类的困惑与痛苦,目标也更加远大一些。

所有从这一点上看,第一、佛法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一致的,那就是人心,第二、心理学理论上应该全部符合佛法,第三,佛法是更大范围的包含了心理学,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心理学是世间法的一部分,而佛法包含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曾奇峰在《初级精神分析课程》的第一堂课《精神分析是什么》中说,精神分析研究的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而可以永远不涉及进化学和遗传学,在曾奇峰的眼里,精神分析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一门育儿学,它能教会我们如何与子女相处,将子女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其次的价值才是一种人格鉴赏学。

在精神分析学家的眼里,根本就没有正常人的概念,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恐惧、自卑、自恋等各种精神问题,精神分析学家只是通过精神问题的严重程度来划分不同的等级。

更有意思的是,精神分析学家认为,适当的精神问题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具有社会价值的人,而如果真的存在真正健康没有任何心理问题的“正常人”,那么这个健康的“正常人”大概是无趣的,很懒的。

打个比方,一个孩子焦虑如果考试考不好就会失去妈妈的爱,如果这个焦虑的程度是恰当的,这将促进他更加努力的学习从而未来更加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如果这个孩子的内心是完全健康的,完全没有这种焦虑的,他更可能表现为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对其他的事物都表现得无所谓。

- 5-

曾奇峰非常强调他的学派的人本主义立场,什么叫人本主义,核心是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我们有时会对环境中的刺激自动地作出反应,有时会受制于本能,但我们有自由意志,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目的和行动方向。

换句话说,人本主义是对人的多样化的包容,对人本身的尊重,我们有能力为自己负责,而不需要他人来对我负责。

举个例子,如果未来的科技有能力从基因的层面解决掉大部分的心理疾病,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派是反对使用这一项技术的,除非这项疾病是会威胁到生命的。

为什么要反对,因为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派认为,心理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人类文化的丰富性,而且从更大的角度看,我们甚至无法判定到底是那些人心理有问题还是我们心理有问题,而如果持有我们能够为他人负责的态度,很容易成为纳粹优生种族主义的理论基础从而导致种族大屠杀。

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就是乔布斯与苹果公司,因为与原生家庭之间的糟糕关系,乔布斯小时候是有比较大的心理创伤与心理问题的,但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极力的想在现实中去证明他自己的价值,从而成就了苹果公司。如果我们认为所有存在较大心理问题的人都应该被关进精神病院甚至被屠杀,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失去很多的精彩。

- 6-

站在世间法的角度,我是极力赞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这种态度的,我认为这个态度非常有趣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有病不一定要治,这和我们平时的某些认知是相违背的。

我认为这个态度非常有趣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在想释迦摩尼是否会支持这个态度,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佛法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治疗,而治疗的结果就是完全脱离苦海。

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是,所谓佛法中脱离苦海的结果,是否是和之前精神分析学家描述的“正常人”是类似的,是否会和精神分析学家描述的那样变成无趣的,很懒的人。

相传在释迦摩尼刚刚成道的时候,看清楚了每个人都是佛,每个人的智慧都是和佛一样的,只是大家自己不知道而已,所以无人可渡,也无佛可成,于是就想涅槃去了,是众多天神出来恳求,释迦摩尼才答应住世说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的确显得有点无趣也有点懒,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积极主动要为所有人负责,成为一位伟大的救世主,反过来说,这种状态下也不会怕麻烦,既然有人恳求,那我就去把这件事情做好,无所谓对我有没有利,无所谓成功或失败,一切不过都是随缘。

当然以上猜测都是狗屁,因为低纬度的人很难真正理解高纬度的真实感受与想法,我们普通人实在无法想象开悟的人到底是怎样一个状态,所以佛经里经常用“不可思议”这个词,“不可思”是指超出了未达到这个境界的人的想象极限,“不可议”是指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也无法通过语言来完整的传递给其他人,所以释迦摩尼总是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这就像一个笑话里说的,一个清朝时期的农民,他能想象皇城里老佛爷的生活状态的极限,就是看到路上的牛粪谁都不敢和他抢了一样可笑。

- 7-

写作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越来越感受到写作的重要性,写得好不好是一码事,写不写又是另外一码事。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回想一下是否有过这样的瞬间,我们心中有千言万语在咆哮,一拿起笔却写不出一个字,为什么,因为心中的想法在组成确定的语言文字之前,往往是感性的,情绪的,缺乏严谨逻辑的。

那么这样的特性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那就是越想越觉得自己是对的,越想越情绪化,越想越激动,然后要么被别人一句话噎死,要么变成强词夺理,因为它是经不起推敲的。

相反,写作的过程是偏向于理性的,是一个内在梳理和整合的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通常会经过反复的修改与推敲,最终形成基本的逻辑核心。这个写作并不单指写成长篇大论的文章,只是通过短信或微信的形式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举个例子,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就是我们给别人发一条短信或者微信的时候,写一段话没写完又删掉重写,这就是自我推敲和形成基本逻辑的过程,但是如果是直接对话,心里的念头不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就直接说出去了,甚至没有反悔的机会。

我是如何得到这样的结论与经验呢,这是和媳妇的长期斗争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和媳妇闹矛盾的时候我通常选择电子邮件的方式去沟通,如果是面对面的吵架,那基本上就是一场灾难,因为没有道理可讲。

- 8-

以上这些都是我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对佛法和心理学感兴趣,理由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对人性本身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写作则是对这种内在探索后的梳理和整合。

或许是由于这种内在驱动的纯粹性,我总是觉得自己对待佛法的态度和很多人有所不同,因为这是以好奇心为驱动的内在探索,所以我本身对是否能够前往西方极乐世界亦或是避免下地狱这件事并不感冒,我在意的是佛法里对人性的描述是否真实以及对治的方法是否有效。

走在这条路上,如果有一天我能够达到开悟的状态,开悟也只是我选择这条路的副产品罢了,而并非目的本身,这就好比赚钱这件事情,有些人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赚钱是他的根本目的,至于过程无所谓,而有些人可能并没有想太多赚钱的事情,只是纯粹的想去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好,结果钱自己就来了。

或许到了一定的时候很多想法会发生改变,但这就是我目前的真实态度,要能够去养活自己,也要给自己留一点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980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78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868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98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9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2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0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69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9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9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3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42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4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33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5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