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妈妈让老公开车带她去镇上给三个孩子买牙刷牙膏,妹妹家五岁的孩子也想去。妈妈说“你去干什么呢?你要买什么告诉我,我帮你买回来。”侄子说一定要去,不然就不说自己要什么。
妈妈说要给妹妹打电话,侄子让妈妈不要打。妈妈看着我,我说:“那就带他去,反正不要好久就回来了。”妈妈仍旧不答应。我知道妈妈担心疫情影响,我也不知道是否妹妹是否嘱咐不能让他出去,就没再吱声。侄子的脾气越来越大,到房间把门甩关大哭起来。
妈妈没辙,给妹妹打起电话。她打电话时我跟侄子说话,打算用积极倾听的方式来明白他的需求,顺便帮他发泄情绪,也想想如果我妹妹不让他去我可以怎么处理。妹妹接通电话知道事情原委,就说:“他想去你就带他去。”我知道妹妹的态度,加上妈妈去一趟镇上,本身是低风险地区,回来也不会隔离。在这点上,侄子去不去都没什么区别,就跟妈妈说让她带去。
这时爸爸出来了,说不能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让妈妈别去,他去。转而和妈妈一起开始数落起小侄子来,说的最多的是他脾气不好。侄子在外公外婆的两路夹击下哭得更卖力了,大有不哭断肠子不罢休的架势。我在那一刻,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孩子,面对几个特别会讲道理的大人是什么感觉。每个人都在说为自己好,讲的道理也很对,但就是无法让人感受到愉悦——因为不被看见和不被理解,孩子的感受完全被否定了,自我也被压缩。为了维护自我,他只能通过大哭大闹这样的方式逼迫大人就范,而大人又因为他的不良行为更加生气更加爱讲道理。
多年前,我曾经患过抑郁症,当时父母亲友都只劝我一句:“你的生活有什么好忧心的?想那么多干嘛?”就这样的看似不带攻击的话语,足以让我吞下所有的苦楚自己一个人默默消化,感觉自己是一个不被世界接受的孤魂野鬼。(写到这儿时,我仍旧有想流泪的感觉)我想,孩子此时的心情跟我当时的感受是共通的。
在我的劝说下,妈妈最终还是答应了带侄子去镇边边离家最近的超市,买好必要的东西,很快就回来。侄子换好鞋子,问我妈妈:我到底去不去呢?我知道支持自主的重要性,建议妈妈仍旧让他自己决定,他想了想还是去了。
不到半小时,他们就开着车回来了,侄子的脸上完全看不出之前的情绪痕迹。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然而,看不见活生生的人,只想通过讲道理来让孩子的行为符合大人的要求,就算道理说得再对,孩子也感受不到家人的爱,反而会感觉自己是不被接纳的。为了获得爱,他有可能会用更加难以被家人接受的极端方式。
道理简单讲讲就好,讲道理之前,先“看见孩子”。写下这份感受,并非要怪罪我的父母,他们也有他们的局限。时代不同了,我们要用更积极的方式来养育孩子。自勉,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