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受到创伤的儿童。
主要是我们在陪伴的过程中,需要去有机会让他能讲出来。因为很多时候他是没有讲的机会的。一方面是太痛苦了。不一定能表达出来,另外一就是。其实他想表达可能周围的人也不一定有机会去愿意听,所以如果能表达出来是特别好的,那如果表达不出来怎么办?如果表达不出来的话,可以尝试用玩偶,用一些物品来外化,这样的话可能就更容易表达出来。
166页。我们认为创伤经历是个人而主观的。就是同样的一件事,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对有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创伤,有的人来说可能就不一定是创伤,有的人来说创伤大,有的人来说创伤就小,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跟当事人去交流,看看对当事人来说,这个事情对他的意义是什么以及他对此怎么看?他的希望是什么?他感觉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去帮到他?对此,他已经做了哪些尝试?有哪些是相对有效的?接下来可以继续做什么?这就是我们整体的一个大概的一个思路。
好,下边这一段。第四行,治疗师的挑战就是以尊重的态度去了解当事人的需求,这是个挑战。
作为家长其实对孩子也是这个挑战。我们很难去真正的了解孩子的真正的需求,并且是非常尊重的态度去做,因为我们内心里边有太多的想法,太多的自以为。即使对方说了,我们也听不见。我们根本就不听我们仍然按我们以为的去对她好。但是这样的话,有可能反而会带来二次伤害。所以一定要听听对方的声音。他咋讲他咋说,然后相信他。亦即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与步调走出痛苦又敏感的治疗历程,我们要相信这一点。
成长是一个陪伴加等待的过程,这样陪伴着很多的变化就能出现,即使当下是痛苦的,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让他不痛苦,我们要接纳他,有这个痛苦。当我们接纳之后,这个痛苦反而不会那么长的时间,以及那么严重,反而会好一些。
他想要啥,他怎么看他的事情,他觉得我们怎么样做,可能对他有帮助?而不是我们觉得。我们在会见这个当事人之前,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公式,也就是说每个孩子,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要拿着我们旧有的经验去直接套到每一个人身上,那是不现实的。那我们要看看这个人的当下或许比较需要的是什么,去做这样的一个探讨。
167页第一行。临床人员最有效的做法,就是仔细倾听当事人的想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不是计划或预测某种反应。有咨询师老师问,刘老师,我应该怎么样去做接下来这个个案。我说我也不知道,不要带着很多的方案去面对你的来访者。面对之后你才知道,跟他去交流,去探讨。看看他那个当下的变化,希望,尝试有哪些有效?共同去探讨接下来的行动和方向,而不是提前制定一系列的方案。从你的角度认为应该是去聊哪些去探讨哪些?焦点解决不是这么做的。所以要倾听他们的想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创伤事件可能永久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而且永远无法恢复受创之前的模样,但是我们要也不要因此而沮丧啊,焦点解决一个理念就是我们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所以即使回不到过去,那又如何?因为可以开创一个未来。就像你的孩子,他即使回不到过去。但是你可以陪着他一起。开创一个属于他的未来。他的未来人生一样可以过的很圆满,很幸福,很充实,很积极,很阳光一样的各位。每一个当下都是最好的安排,不要总是缅怀过去,责备自己。
要让当事人自己去回答,应该还是不应该?来还是不来?需要当事人自己去思考的,而不是我们作为专家告诉他应该怎么样怎么做。我们要跟他去聊去探讨可能会怎么样?会发生什么?等等。
一般我都会留些时间跟父母聊。我不太赞同跟孩子聊个几次之后再跟父母集中聊一次那种方式,但是我也不反对啊。我更倾向于每一次都跟孩子聊聊,在跟父母简单聊聊,我倾向于这种方式啊。
让孩子有机会去表达他内心的情绪和希望。如果他不太容易表达的时候,就用玩偶来代表,这样更容易去表达出来。并且表达出来以后去跟他探讨他的希望,然后升华他的希望。172页恰巧在第六次晤谈,他救了一名昏迷的老人,这个其实对他的帮助是很大的。这样他的创伤其实已经达到了蜕变和升华,他本人也就会变得有更多不一样。怎么找到这样的情事情呢?不用刻意找,走着走着很多,自然就会有变化。
172页。中间那一段跟往常一样,每次晤谈开始,我的问题总是更好的是什么?就这一周有哪些变好了就这个意思。
下一段有时候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晤谈之前已经做了多少,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任务是信任支持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即使先前在电话中显示的情况是需要接受更广泛的治疗。所以我们要相信支持鼓励孩子,这是一样的啊。很多孩子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之前已经做了很多的改变了,但也可能是孩子意识到了父母没有意识到,所以我们作为父母要意识到,孩子其实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了,我们要去跟孩子交流,探讨,让孩子能看到自己的很多变化。
仔细倾听孩子提出的线索,以及他们需要什么?然后看孩子想要什么?希望父母怎么样去帮他们?照顾他们?这样的话就可以更好的去帮他们,并且每家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的当下都不一样,所以不要试图去找老师要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应该因为我发现太多的父母都是不。有的甚至孩子都已经两三年了,还在不断的想着怎么改变孩子,怎么让孩子去做咨询,孩子都不搭理他啊,甚至关上门锁上门。我两三年前就告诉他,如果孩子愿意做咨询,就系统做咨询,不愿意做咨询自己系统学习成长,两三年以后还在问这样的问题,并且已经发展到孩子都不愿意搭理他,也没有什么变化,仍然在问,仍然在找办法。我也只能说到这,因为很多时候能不能听进去,不知道。回归自身。反复在说,回归自身,不要老想着怎么改变他,真正的成长自己改变自己,孩子自然会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