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有喜新厌旧的习惯,对于一切新奇事物着迷,过不了多久失去了新鲜度,就去追求下一个点,这就称之为消遣性好奇心。只有更深入、更有序、更努力的探寻知识,才能称之为认识性好奇。
好奇来源于信息缺口,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刺激到好奇心。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有效的填补里我们的信息缺口,也挤压了我们的好奇心,答案随手可得,只要输入百度,对着习题拍张照,作业帮的答案就跳了出来。导致我们的好奇心还没来得及生根,就消失里,更谈不上有时间发芽了。我们探究知识的能力也逐渐在衰退。翻阅书籍或者向人请教则需要更加的困难,更加耗时,当然一旦了解了某个知识点,学的也更多,更深入。多与智者聊天,互动,观点相互碰撞,会激发大脑更深层次的思考。
两年前跟一位美女老师每周去大学里听课,除了她的新闻学概论以外,还旁听了世界艺术史,工程力学,为我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那一个学期里,是脑袋高速运转的半年,无数的知识点,冲击着脑电波。老师课上的知识点,根本就来不及消化,对关键词备注,做好笔记,课后再在网络上找答案。不同的课程激发了我内在的好奇心,引导我不断的去追寻信息的源头。
我们当时聊到的知识鸿沟问题,和《好奇心》中提到的数字鸿沟是同一个概念。网络并没有缩小成就的差距,反而加大了浪费时间的差距。这就是数字技术的普及所造成的鸿沟。
懂得善用互联网的人,会利用她来加深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将网络当成求知的工具,降低了求知成本,比如说利用网络学习一门语言,掌握一门学科,编程来提升工作效率。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很多人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夜以继日的玩游戏,吵架,刷抖音,看网红直播。。。。。。把自己的好奇心交给了别人。
互联网正在让聪明的人更聪明,笨的人笨的更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