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
“当我沉默时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我就感到了空虚。”
一个人越是心浮气躁,越喜欢喋喋不休,试图用言语来填补内心的匮乏。
而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保持沉默。
高山默然无语,自有其巍峨;大海沉寂无声,终成其浩瀚。
人生在世,唯有少言多思,才能在沉淀之中,体会到沉默的真正力量。
01
得意时,不炫耀自己的幸福。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说: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是你的时刻想要冲出来出风头的小聪明。”
幸福可以分享,但一味炫耀,不仅不能获得别人的羡慕,反倒招来反感和厌恶。
曾看过这样一条新闻:
某县郭女士,在女儿高考结束后,加入了一个老同学交流群。
每天,她都会在群里发言,不是晒女儿照片,就是夸女儿优秀。
在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郭女士立马将通知书晒到群里:“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是大气。”
她本想收获一波夸奖,不料自己竟被班长踢出了群。
她生气地去找班长评理,却发现班长已经把她删除。
而更让她愤怒的是,她被踢出群后,大部分同学竟然都说:“早就该踢了。”
郭女士又疑惑又委屈:“为什么大家这么讨厌我?”
其实,仔细一想就能理解了。
高考成绩出来,肯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断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绩,其实也是在戳别人的伤口。
之前看《奇葩说》,很认同一位嘉宾说的话:能活得让人喜欢,就别活得让人嫉妒。
一个人活得好或许是运气,但能活得不招人厌烦,却是一种了不起的本事。
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不会显山露水,大肆宣扬,而是低调谨慎,谦逊有礼。
老话常说:“刚者易折,柔者易存。”
喜而不语,是一种保全自我的处世哲学,更是一种内心的强大。
不在意别人评价,也不需要通过他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
人生路上,学会收敛锋芒,珍惜眼前,感恩拥有,才能在沉默中,收获精神的富足。
图片
02
失意时,在不语中沉淀自己。
作家马丁曾说过:
“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
人在低谷,学会缄默,是最好的沉淀。
以前在书中看过盲人画家约翰·布拉布利特的故事。
约翰毕业于美国名校北得克萨斯大学,正处在大展鸿图的年纪,却突然患上眼疾。
没多久,他就完全失明了,那时他才30岁。
尽管人生遭遇如此重大不幸,约翰却没有哭天抢地,也没有怨天尤人。
他避开亲友,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人默默地开始绘画创作。
起初他很难掌握画布的位置,也不知道怎么调色。
但他依旧埋头拼命练习,有时一天可以十几个小时趴在画布前,不停地实验、作画。
他用手指的触感来感知不同的色彩,白色牙膏般浓稠、黑色像流水般柔和……
就这样,经过了几年蛰伏,他终于突破盲人作画的瓶颈,创作出了一系列杰出的作品。
目前,他的作品已经被20多个国家的艺术爱好者收藏。
人生难免起起落落,我们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
若是一味抱怨,只能在不幸中沉沦,越过越差;学会沉默,慢慢修炼自己,才能迎来下一个高光时刻。
很喜欢作家三毛的那句话:
“世间的人和事,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我们只需要把自己修炼成最好的样子,然后静静地去等待就好了。”
人在低谷,沉默,是一种韬光养晦的低调,更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沉淀。
面对生活的暴击,把情绪调成静音模式,在不动声色中蓄力,静待下次花开。
你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
沉淀下来,藏起伤痛,咽下委屈,静心打磨自己,方能历练出滚烫的人生。
图片
03
疲惫时,在沉默中修炼情绪。
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在你感到挫败和丧气时,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就让你暴跳如雷;
当你感到烦恼和焦虑时,他人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就使你大发脾气。
《爱丽丝梦游仙境》有这样一句话:“人在极度疲倦时容易放下所有防备,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
在疲惫的时候,人的精神状态萎靡,素质修养受到压制。
这个时候,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会成为情绪失控的导火线。
知乎上有个叫@绿洲东路的网友讲过一个故事。
前几天,临近年末,公司上下都在冲刺业绩,所有人都忙得团团转。
他有个同事小李,一连几天加班到凌晨,又因负责的业务进度缓慢,使得他身心俱疲。
有一天,面对财务人员未能及时报销费用,小李终于爆发了。
他狠狠地把文件摔在地上,怒斥财务科的同事不负责任,效率低下。
小李的突然发飙,使得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停下来,纷纷侧目而视。
而财务科的负责人王姐,却一声不吭。
她静静地听着,憔悴的脸上,也看不出任何恼怒的迹象。
等小李说完,王姐弯腰把文件递给小李,轻声说:
“实在抱歉,最近财务科也很忙,流程走得比平时慢。要不你先去忙,等报销结果出来,我马上通知你。”
听了这话,小李这才冷静下来。
他想到自己刚才冲动的言行,感到非常羞愧,赶紧向王姐和同事们道歉。
一场风波,就这样化解于无形。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困乏和心累的时候。
那些修养好的人,也会累,也需要安抚,可是他们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身心疲惫时,还能维持风度,不吵不闹,这是极大的克制。
常言道:“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
当你感到疲顿时,学会闭上嘴巴,冷静下来,才能理性解决问题。
人生风雨无数,在沉默中收敛情绪,是化解矛盾的不二法门,更是修炼自己的最好方式。
图片
04
愤怒时,在不辩中提升格局。
富兰克林曾说过:“傻瓜的心,在嘴里;聪明人的嘴,在心里。”
人这一生,其实是一个修口修心的过程。
很多人总以为,言语胜人、刻薄刁钻是本事;却不知,不争不辩方才是颠扑不破的大智慧。
《胡适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胡适刚到北大时,和陈独秀、钱玄同等人一起创办《新青年》杂志。
有时为了确定选题和排版,胡适能跟他们讨论一整天。
可遇到复古派文人拼命抹黑自己的文章和人品时,哪怕骂得再过分,胡适也是不置一词。
有人对他说,放任这些负面声音持续叫嚣,会误导那些不明就里的读者。
不如刊登一些反击的文章,把复古派们驳得哑口无言,《新青年》自然会被更多人认可。
胡适却摇了摇头:
“如此非但不可如愿,反而会将推广新文化的杂志办成吵闹的骂街文学。”
他深知,自己和朋友讨论,是以文会友。
哪怕再激烈也是对事不对人,自可畅所欲言。
然而那些复古派却是有意刁难,你越是想驳得他们哑口无言,他们就越是会争得起劲。
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持沉默,时间久了,他们自觉没趣,自然会偃旗息鼓。
《论语》中说:“不可言而与之言,为失言。”
人这一生,懂得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很重要;懂得见一些人,不说话,更重要。
在公平开放的氛围里,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能促进彼此成长。
可对于那些不在相同频道的人,你的道理永远撼动不了他们的偏见。
哪怕争出高下,也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俗话说得好:“常与君子争高下,莫同小人论短长。”
遭遇误解或面对指责,与其争辩,不如沉默。
懂你的人,自然不必多说;不懂你的人,辩解再多,也求不来认同。
不辩,是体面的退出,理性的回避,给别人留出空间,也给自己留有余地。
人这一生,会说话是艺术,而适时沉默,却是为人处世的大格局。
图片
王小波说:
“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沉默,不是对世事妥协、对命运怯懦,而是豁达面对人生起伏,笑而不语、痛而不言。
沉默,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要在蛰伏中,让自己远离世间纷扰,默默积淀,蓄势待发。
往后余生,少说话,多做事,学会用沉默代替杂音,在不动声色中强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