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洋气杂货店
01.
周末,大学同学来找我聊天,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同窗几年让我们倍感亲切,聊天时候也各自讲了自己实习身边的事。
他说,他的几个同事都是上海本地人,不用担心住房吃饭,一个月的工资完全用在自己身上。每天早上九点上班,他的同事们晃晃悠悠九点半到,来到这打几个电话,抽几根烟,然后再刷一会网页就招呼着吃午饭了,每天的上午都是如此的情景。
为此我同学也和他们聊过,关于上班的状态问题。同事说,毕业的时候我也像很多人一样有很大的的梦想,想要在上海这个地方一展拳脚,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无奈毕业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看着其他人都一个接着一个的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自己还在寻寻觅觅就觉得有些丢人。
偶然间找到了现在的这份销售工作,这个工作忙于不忙其实完全取决于自己,看到其他人上班精疲力尽,而自己可以选择舒服体面,也就慢慢沉迷于此了。
同学也建议他重新拾起动力,只不过毕业两年,还没有真正成为老油条,不能就此选择最舒服的方式,而同事连连摆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长久地劳累拼命,让他休息他可以做到,而一个已经习惯了700多天舒服生活的人突然间让他跑起来,是不可能的。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新闻,一个孩子好吃懒惰,时间久了,那些人类有的能力已经慢慢退化了。
舒服就像温水煮青蛙,我们以为,那是舒适,是安稳,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危险,等到某天意识到了,已经跳不出来了。
02.
李尚龙在《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中说,在北上广这种繁华都市,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以自己为圆心,自己的手为半径,开始画个圆。你会发现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在这个圆圈里。这个圈,叫做舒适圈。
这段话特别感同身受,刚来上海那一个星期,我和室友每天兵分两路去找面试的公司,回来后精疲力尽躺在小小的宾馆的床上,吹着空调看着电视,饿了就叫外卖。
上海那么大,那么繁华,我们还没有去看,还没有去经历过,躺在小小的没有窗户的房间内,我不知道外面是阳光明媚还是已经暗了下来,我看不到外面的一切,有时候会忘记自己是在繁华的上海。
我们躲避了家乡的舒适圈,却死在了上海的舒适圈,似乎更多了一层讽刺意味。
03.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舒服,我们喝完了大量的鸡汤后看不上鸡汤了,转而端起了毒鸡汤的碗。
刚出校门我们就开始了舒适的生活方式,嘴里还不停地为自己辩解:大人们都说了,平平淡淡才是真。又想起某名人说过,一个人的人生走到最后,才发现最终我们追求的不过是身边有个能懂你的人。
这些道理都没错,错就错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已经奋力追逐经历了一切,万般繁华看尽后才回归最难得的平稳,而我们刚从摇篮里走出来,就又要在另一个窝里安稳生活了,是不是有些与最初的自己有些背离。
04.
昨天骑着自行车去上海师范大学转了一圈,晚上校园里的灯开了起来,路上的人来来往往,我们走到教室的外面,透过窗户,看到很多学生依然在安静地自习。同行的同学瞬间来一句:他们这群人活该活的比我们好。
是啊,我想到了高三后面墙上我的目标苏州大学,我想到了曾经去苏大的经历,可惜的是晚上才进去,也没看清自己心仪的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我想起了自己在最难的那一年里日记里对自己诉说的梦想与磨难。如今有时候活的过于安稳,我快要忘记曾经的自己还有过那么大的梦想。
05.
我们大多数人都慢慢慢慢地丢掉了自己的理想,或者是迷失在舒适的日子了,又或者不得已去追求生存的基础。
我爸爸从前是班级里最好的学生,写的一手好文章,画的一手好画,写的一手好字,方圆几里坐柜台总会邀请字特别漂亮的爸爸。小学时候他还经常在我面前露几手,这十来年再也不见他画画写字写文章了,有时候我会问一句原因,他好像无关紧要一般:慢慢丢掉了,就拾不起来了,再也没有静不下来做那些事了。
听后我很抱歉,都是为了养我和弟弟。
我知道,他属于后者,为了生存,为了我们家的生活,不得不放弃这些好像是生活之外高雅的东西,我也知道他可能永远都不会再拾起这些兴趣了。
他以前教育我,不要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无论是品德还是梦想上。那时候我说,我最讨厌的,是没有梦想,稀里糊涂过一生的人。
小时候不懂事,妈妈问我和姐姐,美貌和智慧你选择哪一个?姐姐当时已经有了美貌的意识,脱口而出选美貌,我坚持选智慧,尽管当时的自己并不真正懂得智慧的含义。
我希望自己一直那个当初坚持选择智慧的姑娘,在生活中一步一步靠近自己的梦想,不贪图舒适的生活。
END
这里是《洋气杂货店》,店主是准大四女同学。
文章首发公众号,图片选自《花瓣网》。
所发内容均原创,感谢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