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起源于河南安阳,市区内有一座以太极湖、64卦石等易经元素为主的主题公园,称之为易园。
易园位于寒舍与公干之地之间,徒步之时必穿过易园,如此便能时刻感受易园四季变化之美。
节假日里,朕也常伴家人朋友来此游园休闲,或赏景,或健身,抑或一个人踽踽独行拈花惹草,自找乐趣。
每次游园,心随景变,感觉不同。周日,朕又一个人走进易园。
寥寥冬天,万物萧条,但冬天自有春夏秋所没有的景色,这里是另一种美丽,别一种景致。
易园西南角有一泓小湖,它通过一只蜿蜒的小河渠连通太极湖。这是一幅奇妙的冬画,远处的建筑群,耸立的石碑塔,水中的倒影 ,还有尚泛着青黄悬垂着的柳枝柳叶,微枯的苇叶,湖边零星的座石,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溶融一体,满眼景致,在这宁静的冬日里,也算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吧。
沿小湖东岸向东南走,就见到了这条细细的小渠了。粗犷的S型水流盘桓延伸,小河渠清澈见底,泛着青绿色光晕,反射着两边尚青色的柳叶塔松,一片片柳叶漂浮在水中,如印在水面的诗行,为这景致增添了不少浪漫气色。
林立的树林挺拔着,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精气十足,耐冬的柳枝随风飘扬,莫非这里的春天忘走了?
这条河也好渠也好,宽窄不一,宽处有三米多,窄处就一米宽,随地而弯,随势而变。这一段显然由窄变宽了。就像人的胃,两头窄中间肥大。呵呵。
河水更清了,水中的诗句也更多了,远处的风景倒影水中,宁静而深沉。岸边的石头则是那样的显眼,或聚或散,或卧或立,或圆或方,或平或陷,隔三岔四地零落着,像森林中的猴子俏皮地游玩着,显出一种少有的灵动。
顺河北上,就是一座紫红的小木桥。这座小桥离南门很近,它也就见证了多少人站在这里极目远眺、倚栏感慨的古典意境了。蔚蓝的天空,栉次的高楼,青绿的树木,静静的小桥,方柱圆杆,实影呼应,颇为宜人。
最值得书一笔的倒不是上边说的,而是虽枯尤美的芦苇丛了。芦苇,在《诗经》中称之为蒹葭,有题为<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笔者也禁不住胡咧一句:蒹葭茫茫,苇絮飞扬。
曲桥的下边是荇菜或称荇草,夏秋里万叶相拥,黄花盛开。如今已是百草俱败,冰凌覆顶了。
一角的青苔和野草却透着浓浓的绿,仿佛笑谈荇草:昔日《诗经》有荇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可今日,你是“参差荇菜,皆已枯之。”
过了石山,一条甬道傍河而行。道旁树木林立,虽是冬季,但因大部分是常年青,倒也显得生机勃勃。只是近处这棵不知名的树显得十分耀眼,那一嘟噜嘟噜的像即将成熟的花椒果般的火棘红果实把秋天拦在了这里。
站在此桥,凭栏远望,小草青青,乱石穿空,薄冰漂流,落叶滚滚。远处的杨树、金银木、针叶松、小叶女贞,交错纵横,或枯或青,景致不同。
走在小道上,几叶枯枝伸向蓝天,昂头扬帆向天际,傲然可笑冬日风。客官可知枝头悬有一袋状物?你道此为何物?乃是一种虫子(甬)的冬季住房。
可别小看这个破袋子,它可是结实无比,万毒难浸,几个成年人休想撕开它。也正加为此,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从树下揪下来这些东东,交给妈妈给自己补鞋呢!
沿着河渠向北走,将到太极湖前,小河甬道东侧树林里,十几棵约有两三米高的月季傲然挺立,月季花雄立如天鸡,翘首向着太阳飞,此花竟有如此生命力,彰显万物自有各自强力处啊。
跨过月季花林,逶迤而行,就又上了一座小桥,太极湖就近在眼前了。从那个小湖到太极湖大概有五座这样紫红小木桥,将一条曲折蜿蜒的小河划分为几段儿,也就将景色划分为几段儿,最后终于来到了太极湖。
冬日里的太极湖也格外俏丽,远处的高楼大厦和园内茂密的植被倒映水中,湖边上64块卦石圆润浑厚,如一个个钢铁战士日夜守护着这美丽的太极湖。
湖内绿色的小岛上竹叶飘逸,旁边数只大白鹅悠闲地水中嬉戏,旁若无人。湖的西南边,几位年轻的母亲伴着孩子在喂食一群群五颜六色的金鱼,随着跃起抢食的鱼儿泛起的哗哗声,孩子们发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幅冬日和谐图啊!
赏过太极湖,向西门走去,沿着西行的甬道,环视两旁,你会发现草地上竟有几处绿茵如春的景致。这样看来,冬天里的易园实在是俏滴滴了。冬天里的春天,真的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