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耳饰」
原始的人类已经有了把耳朵穿孔戴耳饰的习俗。现今发现最早的耳上有穿孔的人面像距今已有五千年。在甘肃天水柴家坪出土的一件人面形陶器顶部的残片上,其耳部的穿孔,使人一望便知那是为悬挂耳饰而用的。耳上有穿孔的人像出现在中国的许多地区,说明穿耳戴饰在当时已经很普遍了。
「史前耳饰·种类」
原始人耳饰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是耳塞,是指在耳唇上穿一个很大的圆洞再将耳饰插入。考古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质地各异的耳塞。江苏常州圩墩遗址有一种滑轮状的耳塞,大连郭家村遗址有很多扣状陶耳塞,沈阳新乐遗址还出土了一种煤精石耳塞,看来这种耳饰在当时是较为普遍的饰物。这种耳塞,在不同地区的印第安人中使用的十分普遍,如亚马逊河流域的古老部族中有着与中国扣状耳塞极为相似的饰物。这样的耳饰到了汉代十分流行,称作“耳珰”,现今的苗族、傣族等民族的女子仍有佩戴,并以银质为主。与在秘鲁莫奇古墓发现的镀金铜质面具上的耳饰如出一辙。
「史前耳饰·种类」
第二种是“玦”(júe,音同绝)。玦是中国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耳饰。古人把环形而带有缺口的扁圆形玉器称为“玦”(缺)。这种圆环形玉饰有很窄的缺口,通常以玉、石制成。在发现的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墓主人的耳际都出土有玦形饰,很显然是作为耳饰之用。
在辽宁省阜新的查海和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中,就出有这类玉玦,其中查海出土的玉玦,距今约八千年,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玉玦。兴隆洼出土的玉玦是以真正的玉料制作,成为目前中国最早的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被考古学家称为“中华第一玉”。
「史前耳饰·鉴赏」当时耳玦的样式虽多却很朴素,表面也少有装饰,中间的孔比较大。在江南的马家浜文化中,还曾发现过穿孔的玉玦。人们推测这种穿孔玉玦不是以玦口卡在耳垂上,而是用来悬挂在耳朵上的。在江苏常州戚墅堰圩墩遗址、江苏江阴祁头山等遗址中还见有一种圆柱体玉玦,这种玦在以后也常有发现。
另一种奇特的玉玦是一定要提到的。在台湾省台东县卑南山至大溪河一带,发现了距今2300年~5300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称为卑南遗址,这是台湾规模很大且持续时间很长的聚落遗址。这里的玉器加工业十分发达,并有贫富分化的现象。在发现的1500余座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精美的玉器,而装饰品占有相当的数量。那里的人们十分喜爱戴耳饰,一些玉玦样式极为特别,如一种周围有乳突的玦和方形玦等。以及奇特的人与兽的形状,和多环形玦。
「史前耳饰·种类」第三种是耳坠,即挂在耳上的坠饰。当时的耳坠形式多样而有趣。如陕西西安半坡用穿孔玉石做成的耳坠、山东大汶口遗址、江苏花厅遗址中用象牙片和各种形状的穿孔绿松石片,椎形、鱼形、三角形和环形玉坠等做成的耳饰。
用颜色漂亮的绿松石来做耳饰,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在四川巫山大溪遗址中,出土了64件不同的耳饰,有圆形、梯形、长方形等,玦形耳饰也有不少,其中就有用绿松石做的耳饰。在甘肃广和地巴坪遗址中,位于人骨的耳部有用绿松石磨制成薄片状的耳饰,正面较背面精致光滑,出土时一共两件,形状却不相同,一件长方形,一件三角形,是用现有的石料加工而成。
在江苏花厅遗址相当多的大、中、小型墓葬内,墓主人的耳部都多寡不一地陈放有绿松石耳坠。而在大汶口遗址中也有多样的绿松石耳饰出土。正如良渚人钟爱美玉,而大汶口人有比其它地区的先民更喜爱绿松石的特点。最精彩的当属在辽宁阜新胡头沟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鱼形耳坠,它的正面为绿松石,背面为黑灰色石片,两件鱼饰几乎相同,然而却分别出自两个人体,其中一件出于头骨旁,当为耳坠。
--------------------------TO BE CANTINUE--------------------------
文/TOPS JEWELLERY拓斯珠宝
| 你能拥有的奢华精品首饰 |
+v:TOPS拓斯珠宝
References: from 珠光翠影 中国首饰史话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