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一个美国的混血家庭,二女儿突然离奇死在湖底,剧情就此展开。
读这本书的时候,中间的压抑感让我一度忍不住想让小说中的父母闭嘴。
一个生活在单亲家庭,从小就期待与众不同而一直与她母亲对抗的美国人玛丽琳和一个从小就期待合群的华人詹姆斯,他们组合了家庭,然后就像两座大山一样,把所有未完成的期望都压在女儿莉迪亚身上。
因为莉迪亚藏起了外婆生前最喜欢的烹饪书,让母亲误以为她和自己是一个战线;而三个孩子中,外表最像美国人的女儿莉迪亚,也成了父亲实现可以“合群”的希望。
而莉迪亚自从母亲幼时出走,便发誓要取悦母亲,以免她再次离开。纵使母亲替她幻想的未来她并不喜欢。
而另一方面,哥哥内斯和妹妹汉娜却被父母完全忽略了。
一方渴望摆脱关注,另一方渴望得到关注。这样严重不平衡的关爱在这个家庭持续了十几年,直到莉迪亚去世。
作为家庭中心的莉迪亚,一直把哥哥当作知己,在她心里,这些年,是哥哥一直在下面托着她,她才没有在这样沉重的关爱里下沉。
而她内心里抵触学物理,做医生,抵触像狗一样去讨好别人换取友情。可是这一切,父母熟视无睹,只是想当然地以为她喜欢他们安排的一切。
终于,在哥哥汉斯即将离开家去哈佛上学之前,莉迪亚像是顿悟一般,企图从多年前哥哥因为怨恨把她推下湖里重新开始。
就像内斯跳进湖里却本能地求生,说 “太晚了,他已经学会了游泳”一样,莉迪亚却是太晚知道自己不会游泳了……
悲剧发生后,一家人心理活动各异,丈夫出轨,妻子每天待在亡女的房间里睹物思人,兄妹之间也都有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一心想要寻找出莉迪亚的死因。
家庭关系一度僵到冰点,好在最后,他们尤其是父母,终于明白了一切的缘由。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可是如果这期待是来自父母,又有多少人能摆脱呢?就像莉迪亚一样,她永远知道父母想要什么,而她想做的,就是让他们开心。
就是在这种不正常的氛围下,才导致的悲剧。如果父母能少一些期许在莉迪亚身上,她就不会半夜离家;如果父母能把关爱分一点在内斯和汉娜身上,汉娜那晚看到姐姐出去,或许就不会有一种“她走了我就可以多一点关注”的心理,而不告诉家人。
小说虽是小说,可是作为父母,是否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你想要你的孩子变成什么样子?
摘抄
1,她把鼻子埋进莉迪亚的头发间,暗自许诺,绝不过分纠正她的坐姿,逼她寻找丈夫、打理家务;绝不建议女儿从事不适合她的工作,过不属于她的生活;决不让她听到“医生”称呼时,只想到男人。
2,当他手拍在她肩膀上的时候,当水面在她头顶闭合的时候,莉迪亚感到极大的解脱,她在呛咳中满足地叹息着,从容地挣扎着,她迫切地体会到,自己和内斯的感受是一致的,那些倾斜挤压在她身上的东西,她不想要,它们太沉重了。
3,莉迪亚觉得她的心防毒掉进了冰窟窿,而且,它在逐渐离她远去。
4,来自家庭的孩子,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
5,你的人生完全取决于你,你能做你想做的任何事。
6,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一个向上,另一个向下。一个得到,另一个失去。一个逃离,另一个受困,永远受困。
7,你曾经爱得那么深,怀有那么多的期望,最后却已无所有。孩子们不再需要你,丈夫不再想要你,最后只剩下你,还有空荡荡的房间。
8,如果你不愿意笑,就别笑。
9,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10,她根本不会意识到幸福是多么的脆弱,不知道只要你不小心,就能轻而易举地推倒幸福,让它粉身碎骨。
11,她知道父母一直渴望什么——不用他们说出来就知道,而她,希望他们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