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索每一种“事物”,都喜欢拆分再拆分,再把它拼凑起来,然后弄清楚各部分间的联系和运作原理。
同样的办法,我们开始对自己也进行了一番“拆分”——
器官--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碱基对
人类基因组
人类有23对染色体。人类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左上方是1号染色体,右下方是性染色体。女性有两条(与y染色体相较而言)大大条的X染色体。男性当然也有X染色体,但另外一条是个小小的Y染色体。就是这个小小的东西,让男性跟女性区别开来。
人类的好奇心其实也是DNA决定的,所以,我们的探索并没有到了染色体就终止了。于是,继续来拆分这个小小的染色体。
染色体由染色质跟DNA构成
DNA是由两种碱基对构成A--T,,C--G
生命的密码就是由这些生化的字母组成,或者说是碱基对组成。碱基对是固定配对的,一定是G--C/A--T。四种碱基,两种碱基对,各种排列组合,形成双螺旋结构--DNA
碱基【A T G C】
问:人类的基因组有多少这样的结构呢?
答:30亿
是个人都有这种反应--30亿,好多啊。数据大家都会说,但是你们真的对30亿有个具体的概念吗。
不要用王健林说的那两个亿*15来理解。我来举个例子:如果我把一个碱基放在1280p屏幕的一个像素上。[我们平时看的视频高清的就是1280p。想象把电脑屏幕横向切成1280份,纵向切成800份,一个碱基占其中一个小小方格子]。需要3000个这样的屏幕才能看完人类的基因组。
或许是因为规模跟我形容的那么大,带着Y染色体的那么一群人,他们决定对人体的基因进行测序。从1988年到2003年,终于完成了这个人类基因组的“蓝图”。15年的时间,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用青春来破解这繁复的密码。
额,好吧,其实不是青春,是各种各样在当时算是最先进的仪器。花费贵,每个碱基大概花费一美元,并且工作进程缓慢。
所以用了当时这个字眼。因为我们的科技一直在飞速的进步。现在做基因测序,是获取一个基因组,将其复制50份。然后分割成50个碱基读数,之后进行大规模同时测序。最后用软件重新合成并给你解读。
1988年,电脑内存是256m的就已经上天了,今天我们电脑内存是多少呢?知道电脑为什么是从C盘开始的吗。A,B盘呢?没错,被淘汰了。因为存储的数据太小了,装几篇word文档就满了。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你方了吗?但是科技就是发展得这么快,而且这种增长趋势没有放缓的趋势。我们的计算机处理数据越来越快,所以现在,每个碱基测序的价钱,下降了一千万倍。
(吓得我看了一下电脑内存跟C盘)
基因测序--对医药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一个37岁的女性,被检查出患有II期ER阳性乳腺癌。她接受了手术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然后康复回家了。2年后,她又患上III期C卵巢癌,再次接受手术和化疗。悲剧再次发生,3年后,这时她42岁,再一次患上卵巢癌,或者说是复发吧。接受更多的化疗。6个月后,她患上急性髓性白血病,最后呼吸衰竭,死亡就这样来临。
她接受的10年治疗,基本就是无用功。多少资源用在这上面,最后还是还是迎来了死亡。华盛顿大学的基因组研究所决定对她尸检,取了她的皮肤细胞,健康的皮肤和癌化的骨髓,测定两者的所有基因组。短短几周后,用软件对比两组基因组,发现了30亿碱基里,有两千个碱基的丢失,在一个叫TP53的基因上。如果这个基因发生有害突变,就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患癌。
虽然基因测序是在这位女士死亡后才进行,没能帮到这位女士,但是这对她的家人来说,是很重要深刻的启示。如果他们有同样的突变,他们接受基因测试然后了解到该情况,他们就可以接受常规检查并早点发现病症,从而可以大大延长生命。
一个男孩子,乔・毕瑞。很幸运地他是一家叫做生命科技的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这家公司是提供基因组测序设备的两大供应商之一。所以他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基因测序。结果发现了SPR基因上的一个系列突变,这个片段与产生血清素的功能相关。所以除了L-多巴,他们也用血清素前体药物辅以治疗,然后孩子恢复正常了。没有基因组测序这些都无法实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因组学的消费需求将大大增加。你想不想知道,自己跟女友或者男友的基因是否兼容?然后,要不要在手机APP上面给你的基因测序。(当然这个还没有实现,但是不代表以后做不到)
基因组,这23个染色体,它们并不代表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或者我们这个社会的性质【至少目前还没有 】。任何新科技都取决于人类自己是否想用于对人类有益的一面。
所以我觉得,作为人类中的普通一员,我们要接受,醒悟,并参与到这场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基因革命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