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说过,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从事公益事业,往往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获得内心的平静。这种平静对于中年人是奢侈品,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每次参加慈济的活动,我就能深深体会到白岩松老师说过的这些话。
1
农历冬至节这一天,"2017慈济深圳社推班" 在南方冬日的暖阳中迎来了圆缘一刻。
走过车水马龙的街道,穿过商业繁华之地,我再次走进了慈济深圳静思书院。
穿上慈济志工做的深蓝色袜套,步入书院,放眼望去,里面的装修简洁、素雅。那些早早到来的社会善心人士,正沉浸在书院简单、朴实、高雅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没有人大声喧哗,没有人高谈阔论,这里不谈政治,不谈商业,不谈是非。
静,是所有慈济静思机构的节奏。
2
卡耐基曾说过,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
1966年,证严上人于东台湾的花莲一隅,和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买菜前省下五角钱,投入竹筒里,聚沙成塔、粒米成箩。与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以克己、克勤、克俭、克难的精神,开始济助贫困,拔苦予乐的工作,创立了慈济,成就了助人的善念。
几十年过去,台湾的慈善经验,慈济的志业,由慈善而医疗、教育、人文,因着大爱从偏远的花莲开展至全球五大洲,牵引出全球几十多个国家、500余个据点,其援助的国家和地区超过92个。留下爱的足迹,善的身影。
慈善机构佛教慈济基金会(以下简称“慈济”)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华人慈善组织。
祥和的社会,来自好人、好心、好愿、好事。
3
1994年,慈济医学院创校开学,证严上人期许这些未来的大医王“功能与良能平行,知识与智慧并重”;因此,除了医学专业课程之外,更开设花道、茶道、书法、艺术欣赏等人文通识课程,以及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服务。
我能来参加”慈济深圳社推班圆缘“,就得益于上人的那一善念。
“茶”,可以静心、清心、净心。
自古以来,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飨客,广结善缘,渐修顿悟,明心见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茶禅不离生活待客之道。静思茶道是学习镇定精神,且要知行合一。
慈济倡导“敬天爱地聚福缘,大地健康,众生平安”的环保理念。
慈济茶都来自静思有机无污染的生态茶园,茶的产量不多,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每一片叶都浸润在友善、有机的环境下,不愠不火地自然生长。
一杯好茶,需要适合的水温、水量、冲泡时间,与人相处,也需要把握适当的尺度和距离,给人最舒服的感觉。
“以茶传道”。在幽静的环境中,喝一杯静思茶,把自己浮躁的心静下来,以一茶水温暖自己,再温暖他人。
4
一叶一如来,一花一世界。
花道,是生活之道,也是慈济修行的菩萨道。
慈济花道以真、善、美为架构。
其中主题之一“静寂之美”,只用一种花材,意味一心一志、心不要乱,意喻着心的境界需要保持宁静,才能看得远、想得深。
花型诠释四季,了解花型的架构,也要认识生态美。“庭园之美花型”,呈现“恬安淡泊、无为无欲”的意境。
“清雅之美”花型,意寓“其心禅寂,常在三昧”;人心清净寂静,无邪念、无烦恼。花道讲师以剑山分成田字型,以其中一角来插作分株型态,表达“植福田”,人人将心顾好,勤耕福田的情境。
慈济真善美花道的艺术意涵,追求的不是插花技巧,而是涵养人文的延伸,一叶一如来,一花一世界,佛法《无量义经》、《法华经》、《静思语》都呈现在法华花云的妙境。
当花与草相遇时,能够运用在生活上成为智慧,就不只是一种艺术,而是心灵风光的提升,更是自我内化后接引、培育人间菩萨的妙法。
5
下午,带着慈济的茶香、花香、人文香,走出了静思书院。
街上仍然车水马龙,路上行人依旧神色匆匆。
证严法师在《静思语》里曾这样说过:“妇女应把身心培养得像月光一样慈悲柔和。扩大自己的心胸,燃起智慧之光,使每个人与你相处,都想沐浴在清凉的月光中,这样才能达到人人爱我,我爱人人之爱的真谛,迈入人格升华的境界。”
回顾这一年,陪着家人行走在慈济的大课堂、小课堂中。以前随性、焦虑的自己,如今学会了不抱怨,与人之间,多了包容;如今烦恼在减少,福气在增加。
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
图片为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