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群里聊天,很多爱好写作的朋友都共同讨论着一个话题——写作素材。
这个说,写着写着忽然发现没有东西可写,每天都很焦虑。那个说,最近想要日更,可是自己底蕴不够,怕坚持不下来。
作为写作者,最担心与烦恼的莫过于此。我们做着写作梦,可是梦到一半儿发现自己不过尔尔,梦醒人消瘦。
其实一个美国小男孩,在自己十二岁起也开始做文学梦,并通过不屑努力成为了高产作家,无论是科幻小说、剧本,还是散文、诗歌,他都十分擅长,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他的小说《火星编年史》《华氏451度》风靡一时,《火星编年史》更奠定了他科幻小说作家的重要地位,迄今为止他出版了五百多篇作品,二十多部小说集。
这位被誉为“二十世纪真正经典作家”的写作者就是雷.布雷德伯里。
让我感到好奇的是,这样一位高产作家是如何拥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以及写作内容的呢?这些秘密就藏在《写作的禅机》一书中。布雷德伯里在书中,滔滔不绝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自己发现的禅机。
缺少写作内容怎么破?
布雷德伯里讲了自己多部小说的创作过程,他无数次让自己的潜意识回到过去,回顾那些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得来的素材,这些素材被加工,使他完成了多部小说的创作。
他想起小时候晚间去厕所,总觉得楼梯上有个令人惧怕的东西,然后加工创造了一篇小说;他把自己在嘉年华上看到胚胎标本这一记忆,变成了另外一篇小说;他将出现在事故现场的人群,通过想象加工,完成了又一经典小说。
十二岁就把成为作家当成理想的布雷德伯里,在生活中养成了细心观察的习惯,而这个好习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变的素材。
小时候我们上作文课,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有东西可写,作家布雷德伯里的妙法早就被我们熟知,可是我们从不曾像布雷德伯里一般完美执行,所以缺少写作素材是必然之事。
破解了缺少写作素材的难题,只是解决了写作中的一个小问题。如何运用这些素材进行创作,也是一名写作者特别关心的话题。我再次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写作的禅机》这本书,最终找到了一些方法。
布雷德伯里从十二岁起,每天坚持最少写一千字,成名之后也从未间断。
他这样形容自己每天的写作:
我意识到自己一天不写作,便会浑身不适。两天不写作,全身都在颤抖。三天不写作就会怀疑自己是否疯了。若是到第四天不写作我可能就如同一头野猪,绝望地在干涸的泥坑中打滚。
多生动的表达,在惊叹之余我们也不难发现,所谓天才,必是经过无数汗水的洗礼而成。想要成为作家,必须保持对文字的敏感,而不能像一头迟钝的野猪。
除了每日练习,让自己保持对文字的敏感外,布雷德伯里还在《写作的禅机》中,提到自己的一个写作方法——列标题清单。
这些标题多是名词,比如:湖、地下室、夜晚、人群、夜车……
在布雷德伯里看来,这些平淡无奇的名词标题清单,就像指引自己潜意识的灯塔,能够引领他找到在生活中观察得到素材,回忆起那些藏在潜意识中的意象,然后进行创作。
当然像我这样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光说不练绝对创作不出来好作品,布雷德伯里其实经过了大量练习,才能将标题清单里的题目变成有趣的作品。他在自己二十岁出头,还未成名之时,就开始做“词汇联想”的练习。具体操作如下:早晨写下脑中出现的任何一个词或一句话;然后围绕这个词或这句话,组织人物关系,重新赋予他们意义;联想自己的生活及相关场景;寻找合适的词汇进将这些意象组合,创作出作品。
这一方法在布雷德伯里成名之后,一直延续下来,可以说他的写作更像围绕某一词某一句,展开的头脑风暴,这样的头脑风暴磨练了他写作潜意识,让文字能够自然流淌,形成不朽的作品。
我们不妨像布雷德伯里一般进行练习,即使成不了他那样伟大的作家,但也不至于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
《写作的禅机》谈的是如何写作,但也让我们意识到,写作如同一场特殊的修行,磨练的不仅仅是技巧技法,更多的是引导我们用心重新发现生活意义。
书中精彩语段与您共享
1写作能够提醒我们,我们还活着,而这本身就是一件礼物或特权,生命并非与生俱来的权利。
2表达得越直率,写作越敏捷,你便越真诚。
3我相信数量终将成就质量。
4所有好故事都是一种故事,属于一个人的独一无二的真实故事。
5绝不要,为了金钱将你毕生收集的材料抛弃。
绝不要,为了获得出版社赏识或其他虚名,背叛你的内心——这些材料都是你成为独一无二的元素,对于其他人也同样不可或缺。